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天津媒体评论:体育课要对“口味”

图片来源:天津教育报

打八段锦、玩划船机、学跳竹竿舞、进行背篓绣球比赛……兼具趣味性与运动强度,这个春季学期,不少中小学的体育课以“新”吸睛。

过去,体育课多是“不被待见”的角色,遭挤占是常事,即使上课,也经常是“跑两圈”的传统套路,让学生提不起兴趣。如何让学生能出汗、爱上出汗?“上新”是关键。

体育课“上新”,教什么、怎么教很重要。曾有学生吐槽,不是不喜欢体育,而是不喜欢体育课。这就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让体育课对学生的口味?立足特色,是许多学校给出的答案。吉林省一些学校在冬季会将体育课搬到户外冰场或滑雪场,把滑雪、滑冰、冰壶等融入体育课程。而河南以“武”闻名,有学校将太极拳、棍术等纳入体育教学,用“一招一式”强健学生体魄,也在学生心里种下了本土文化的种子。换句话说,体育教育也应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将与体育有关的在地资源引入课堂,以有趣或适宜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爱上运动、主动去“出汗”,体育课的效用才能最大化。

体育课能不能“上新”,不只是一门课的事,背后连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更与整个社会的体育运动氛围有关。体育教育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城市中的智能化健身步道越来越多,出小区不远就能遇到足球场、篮球场以及各种健身器材……当运动更加可及,生活中的体育可以成为课堂教育的延伸。

一位奥运冠军说:“希望体育课像一扇打开的窗,而非一堵标注成绩的墙,让孩子看到运动的无限可能性。”有趣、有效的体育课,给孩子送上的不仅是“健康大礼包”,更是运动带来的美好。(李娜)

标签: 天津 棍术 竹竿舞 体育课 冰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