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十四艺节·艺论新声 | 群众文艺需扎根人民

发布时间:2025-10-24 12:36:36  浏览量:2

第二十届群星奖作品终评已落下帷幕。作为群众文艺领域的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始终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本届舞蹈类作品以现实生活为土壤,通过创新性的艺术表达绽放出时代的光华,最终以直抵人心的表现形式回归群众,生动诠释了群众文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

群众文艺作品要始终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的生活场景,通过具象化的艺术表达传递时代强音。《画里乡田》以贵州水城农民画为灵感,将簸箕、扫帚等生活元素搬上舞台,让观众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乡村振兴的脉搏。这种“从生活中来”的创作理念,使舞蹈作品具有天然的群众基础,当观众看到舞台上演绎的是自己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呈现时,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与认同。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作品不满足于对生活的浅层摹写,而是深入挖掘普通人的精神世界。《青山村》以儿童视角观察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蚂蚁搬家”的拟人化叙事,既展现了孩子们对家乡变化的直观感受,也隐喻着集体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深刻主题。这种对现实生活的深度开掘,使群星奖舞蹈作品超越了简单的“生活流水账”,成为时代精神的生动注脚。

群众文艺作品要真正“到群众中去”,仅靠题材贴近远远不够,必须在艺术表现上实现创造性转化。《永生》的突破性在于将街舞与革命文化相结合,通过动感十足的舞蹈语汇重构红色记忆——当革命者形象以街舞动作呈现时,历史叙事瞬间获得当代青年群体的理解与接纳;《阿妈就是那座山》则通过彝族披毡的意象化运用,将传统服饰转化为情感载体,让观众在非遗技艺的视觉震撼中,感受到母性力量的永恒价值。这充分说明,艺术创新始终需要围绕“更好反映社会现实”的目标展开,通过“接地气”与“高水准”的兼顾,让群星奖舞蹈作品既保持群众文艺的本色,又具备专业艺术的水准。

群众文艺作品的重要价值,在于通过艺术感染力引导观众“重回现实生活”,在审美体验中获得精神升华。《青山村》不仅用少儿舞蹈的天真烂漫潜移默化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更传递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冷暖人心》的医学生演员在角色塑造中深化了对职业使命的理解,他们未来走上岗位时,必将成为更有温度的医者,这正是艺术反哺现实的生动例证。此外,精神引导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对特殊群体的关注。《蒸蒸喜乐》的听障演员用肢体语言诠释生活美好,他们的表演让观众看到,身体的局限无法阻挡精神的飞翔,这种生命力量的展示比任何说教都更具震撼力。

从“取材现实”到“创新表达”,再到“精神回归”,群星奖舞蹈作品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循环。这些作品再次证明,当群众文艺真正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时,就能爆发出超越艺术本身的社会能量。唯有如此,才能让舞蹈艺术真正成为连接千万人心灵的桥梁,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群星光芒。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标签: 人民 文艺 群星奖 群星奖舞蹈 青山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