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她是国家一级演员,独自住养老院,背后内情让人没想到!

发布时间:2025-10-24 12:16:00  浏览量:2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于淑珍,住在养老院已经整整十九年。

这位曾经在春晚连唱四首歌、家喻户晓的女高音歌唱家,晚年的选择却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一些人甚至质疑她的子女“不孝”,让老人孤零零住进养老院。

她曾红遍全国,唱出一代人的记忆;如今,她选择独处,不拖累子女、不依赖他人。

听她亲口说出那句:“不是孩子不要我,是我不要他们”,多少人瞬间红了眼眶。

1936年,于淑珍出生在河北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家庭。家里孩子多,经济拮据,日子紧巴巴地过。

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年纪轻轻的她,早早扛起了生活的担子。

劈柴、做饭、带弟妹,她干起活来一点不比大人差。那时候的她,双手粗糙,肩上扛着的不只是柴火,还有一个家庭的希望。

上学对她来说,是一种奢侈。可她有个癖好——爱听歌、爱哼唱。干活时嘴里哼着民歌,洗衣服时也在对着水面练发声。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十几岁她去了天津打工,当上了化工厂的学徒。

白天干活,晚上跑去夜校学文化;工资不高,却省吃俭用买书、听戏。

她爱唱,单位里搞活动她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

谁也没想到,正是这点爱好,改变了她的一生。

有一次工厂演出,她的歌声被天津歌舞剧院的领导听到。她那清亮、透彻、带着民间气息的嗓音一下子就打动了对方。

就这样,她从一个打工妹,一跃成为专业文艺团体的合唱队员。

起初她基础薄弱,啥都不懂。但她肯学、吃得了苦。

别人休息,她还在一遍遍练习气息;别人看戏,她在背曲谱。她把河北梆子、京剧、美声都学了个遍。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过多久,她就从合唱队员成了独唱演员。

真正让她一炮而红的,是那首家喻户晓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那年,她才四十多岁,歌一出,全国传唱,小巷胡同都在放。

后来,她还登上了春晚,一人连唱四首,成了全国观众的“老熟人”。

她靠的不是包装,不是炒作,就是那一副天赐的好嗓子和几十年如一日的苦练。

舞台上光芒万丈,生活里却是一地鸡毛。

于淑珍从不在镜头前说情感事,但她的婚姻却堪称圈内模范。

她的丈夫,姓闫,是歌舞团的男高音演员。两人相识时,没什么轰轰烈烈的浪漫,有的就是长久的陪伴和相互理解。

一开始她对感情并不上心,工作排得满满当当。可有一次领导安排她和这个小伙子见面,她觉得这人不善言辞,却眼神沉稳。

后来两人慢慢熟了,她才知道这男人不光脾气好,连对她娘家也格外体贴。

她直说家里穷、弟妹多,婚后自己还得拿钱接济兄妹。

男人却笑着说:“一个连亲人都不帮的人,也不会真心爱别人。”这句话让她彻底放心。

婚后,她在外唱歌拼事业,丈夫选择退居幕后。当起了“全职奶爸”和家庭主夫。

每天买菜做饭、接送孩子,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包了。他甘心做太太背后的男人,从未有怨言。

孩子病了,他一个人跑医院,半夜不睡守着;家里亲戚来了,也是他张罗招待。

最让人敬佩的是,他从不干涉她的事业发展,也不嫉妒她的光环。

是这个男人,让她有了全心唱歌的底气;也是他,让家庭这个港湾一直温暖安稳。

他们有一儿一女,孩子们也很争气,没给他们丢脸。

有人说,于淑珍事业上的成就,一半是靠努力,另一半,是丈夫给她撑起了后方。

1998年,于淑珍退休了。

人前是风光无限的女高音,人后是操碎心的妻子和母亲。

老伴身体不好,她扛起照顾的重担;儿女忙事业,她也搭把手带带孙子,做做饭。

起初她觉得这是天经地义,没啥委屈。可慢慢她发现,自己年纪大了,力不从心。

熬夜、下厨、照顾老伴,全压在她身上,身体开始吃不消。

她悄悄去医院查出高血压,关节也疼。一天夜里她扶不住老伴摔了一跤,那一刻她明白——自己也撑不动这个家了。

她跟儿女商量想搬去养老院,儿女一听急了,觉得传出去别人要骂他们“不孝”。

可她反倒安慰他们,说:“我不是被丢进去,是我自己要去。”

她说自己有积蓄,有退休金,不差钱,也不想拖累子女。

她想过自己的生活,也想让孩子们没负担。

她选了一家服务好的养老院,带着老伴搬了进去。

从此,不用再起早贪黑,不用再为家务奔波,也不用担心深夜没人照顾。

她参加老年大学,学书法、学画画,还参加合唱队,有时还上台表演。

别人问她孤不孤独,她笑着说:“一点不孤独,我想唱歌了还有伴儿一起唱。”

每个周末,儿女都会来看她,带着水果和孩子,一家人说说笑笑。

最感人的是,她从不向外人抱怨一句。相反,她常对别人说:“孩子们都挺孝顺,是我不愿给他们添麻烦。”

但不明真相的外人,还是一通骂,把她的子女说得一文不值。

后来她上节目澄清,说自己就是为了让孩子轻松点,才做这个决定。

她说:“自己能走能动的时候,别拖着儿女;等走不动了,也要有尊严地过完晚年。”

一句话,道尽无数老人的心声。

如今,于淑珍89岁了。

虽然老伴在2020年离世,但她仍然住在养老院里,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生活着。

每天听戏、练字、画画、看报,日子不紧不慢。偶尔翻出年轻时的演出照,她也会笑得像个孩子。

她从没想过靠孩子养老,也不愿把自己的一生变成别人的“负担”。

她说:“人老了,不该是负担,也不该活在儿女的眼光里。能自己过,就自己过。”

她不是不需要家人,而是懂得分寸与体面;她不是被“丢弃”,而是主动选择独立。

于淑珍这一生,用歌声唱出了希望,也用晚年活出了觉悟。

标签: 于淑珍 养老院 天津歌舞剧院 女高音 家庭主夫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