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人活着,是一场归途

发布时间:2025-10-23 07:31:00  浏览量:1

人活着,其实就是一场归途。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踏上了一条回家的路。一路上,有欢笑、有泪水,有人同行,也有人中途离开。起点是来,终点是去;中间这段叫“活着”。人生所有的奔波、执着、得失与放下,最后都在告诉我们:人来一趟,不过是走一场回家的旅程。

小时候,总以为人生是一条向上的路。考上好学校、找份好工作、娶妻生子、买房买车,觉得那就是“赢了”。可等年岁渐长,才慢慢明白:人生不是往上爬,而是往回走。你越走,越接近生命的本源——平静、知足和释然。

我认识一个叔叔,叫老何。年轻时他是村里最能干的人,做木工、盖房子、修家具,样样拿手。他拼了半辈子,终于在镇上买了两层小楼,儿女也都出息。可当他退休那年,妻子突发脑梗去世。那天,他抱着她的遗像,愣了整整一天。

后来有人问他:“老何,你这辈子也算过得不错吧?”

他只是摇头说:“忙了一辈子,到最后才发现,我什么都没留住。”

从那以后,老何变了。他不再追求钱,不再去和人攀比。每天早晨推着小车去菜市场买菜,下午到河边钓鱼,傍晚在家门口喝杯茶。有人笑他“老糊涂”,他说:“我不是糊涂,是看透了。人啊,终究是往回走的。”

这句话听着简单,却是他用半生奔波换来的醒悟。

人这一生,最难的不是活得长,而是活得明白。

有的人,一辈子忙着往前冲,生怕慢一步就落后。可人生的终点对谁都一样——你带不走财富,也留不下名声,最后能陪你的,只有那颗心。

有个老太太,年轻时是单位里的“铁娘子”,做事雷厉风行,连家里都像她的“办公室”。丈夫去世后,儿女工作在外,很少回家。她一个人守着空荡的屋子,才开始思考:原来自己辛苦一生,连个可以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

后来,她加入了社区舞蹈队。每天和几个老姐妹跳舞、聊天、做饭,笑声不断。她说:“我现在的每一天,都比以前在办公室拿奖金那会儿快乐多了。”

她终于明白,人活着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让心安顿下来。

有人说,人活一辈子,前半生忙着争,后半生学着放。

前半生我们以为一切都值得争——争名、争利、争面子;

可到了一定年纪,你就会发现,真正能让人心安的,是“不争”。

我曾见过一位老朋友的故事。年轻时他做生意失败,被人骗了几十万,从此心里充满怨气。十几年过去了,那口气他始终咽不下。直到后来身体出了问题,医生告诫他要少生气多休息。他才幡然醒悟:自己被那场“输赢”拖了十几年,白白浪费了好时光。

那年春节,他特意去找当年的那位“仇人”,没有责骂,只说了一句:“那笔账,我不记了。”对方愣住了,他却轻轻笑了:“我想回家过个好年。”

回来的路上,他对我说:“人到最后,想要的不是报复,而是清静。放下,才是回家的开始。”

归途的意义,并不是指死亡,而是心的归宿。

年轻时我们奔向外面的世界,总觉得越远越精彩。

可到了中年,才渐渐明白:最远的地方,其实是内心。

有位阿姨,退休后独自去云南支教,别人都劝她别折腾,她却说:“我这一生为别人忙太久了,现在该为自己活一次。”在山村的三年里,她教孩子识字、画画,也学会了种菜、泡茶。她说:“我每天醒来,看见天亮,听见鸟叫,心里特别平静。那种感觉,就像终于走回了自己心里。”

人生的归途,未必是一座房子、一段旅程,它可能只是你在某个瞬间,终于和自己和解。

人活着,最怕的不是没钱、没名,而是没方向。

我们常常迷失在“该如何活”里,却忘了问自己“为何而活”。

有的人在欲望中越走越远,最后被欲望反噬;

有的人在失去中才看清,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其实,人生的真相,就是一场不断放下的过程。

放下执念,放下比较,放下得失,心才能自由。

老舍在《我的理想家庭》里写道:“我只希望有一所小屋,有几本书,有几个朋友。”

那是他心中的归处——简单而温暖。

我们每个人都在奔波的途中寻找这样的归宿。

也许是一个懂你的人,也许是一盏为你亮的灯,也许只是你在黄昏下,独自喝的一杯茶。

人活着,是一场归途。

一路上,别忘了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路,心中留点柔软,脚下多点稳重。

别急着赶,也别怕慢,每一步,都是回家的路。

到最后,你会发现——所谓人生,不过是从热闹走向安静,从纷扰走向从容,从外界走向内心。

那一刻,你才算真正抵达了自己的归处。

标签: 舞蹈队 支教 归宿 归处 遗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