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男子第一次钓获“黄金鱼”,激动的手舞足蹈!网友:能值几千块?

发布时间:2025-10-22 22:11:20  浏览量:3

对于钓鱼人来说,你有没有钓获过高价值的鱼类?我钓鱼这么多年,纵横江河湖库,钓获过不少米级以上的大鱼,也搏斗过力大无穷的巨物。

但在野外淡水中,钓获过价值最高的鱼,也不过是市场价十几元一斤的翘嘴罢了,那种传说中的“天价鱼”,似乎只存在于渔友们的酒后谈资中。

淡水水域内野外高价值的鱼类确实凤毛麟角,但是在广阔的海洋,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海洋,才是真正孕育“水中黄金”的地方。下面这位广东钓友遇到的鱼类,是很多海钓人的梦想之一。

广东男子@阿浩爱钓鱼在10月21日发布的一则视频,瞬间点燃了整个海钓圈。视频标题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兴奋:“第一次钓获这么大的黄鱼,把小伙伴们激动坏了”!下图是视频做成的动图,大家看看咋回事。

视频中阿浩高兴坏了,一直在重复第一次钓获这么大的黄花鱼,并且使用手掌测量鱼的长度,然后说:“应该有3.5-4斤之间”。

这条鱼的外观极为亮眼,覆盖着纯正的金色鳞片,体型丰腴,尤其是腹部显得格外饱满。这么大的野生大黄鱼个体,在当今实属罕见。此视频发布后,迅速引来无数网友围观,点赞和评论蜂拥而至。

有网友回复说:“这么肥?网逃的吧?”这位网友无疑是识货的,一眼就抓住了关键——这条鱼的肥硕体态。视频中的大黄鱼确实格外肥,腹部滚圆。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是从养殖网箱中“逃逸”的。

野生鱼类同样可以膘肥体健,其一,它可能刚刚饱餐一顿,胃里充满了食物;其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种可能,这条鱼是一条怀卵的雌鱼。饱满的鱼卵会撑大它的腹部,使其看起来格外“富态”。

曾经野生大黄鱼是我国东海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汛期时一网数千斤的盛况屡见不鲜。但由于上世纪下半叶的过度捕捞(尤其是毁灭性的敲罟作业),其野生资源在短短几十年内几近枯竭。

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如今,能在自然海域钓获如此巨大的野生个体,并不是钓鱼水平有多好,而是运气比较好。

正因为野生资源的衰竭,如今的大黄鱼绝大多数来自人工养殖。目前主流的养殖方式是深海网箱养殖。将巨大的网箱设置在远离海岸、水流湍急的清澈海域,模拟更接近野生的环境。

这样养出的大黄鱼体型更修长,肉质更紧实,体色也更接近金黄色,但其风味和市场价值,与顶级的野生大黄鱼仍有巨大差距。

有网友回复说:“能值几千块?”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如此大规格的野生大黄鱼,还是比较少见的,如果在前些年价值几千元甚至价值上万元并非不可能,但是这几年野生大黄鱼的被钓获和被捕获的量虽然还是很少,但是已经明显上升。

证明这种鱼类的种群正在慢慢恢复,这就导致它的价格在降低了,如今这种3.5-4斤的大黄鱼价值可能在数百元一斤,估计最少能值2000元。

我觉得我们在惊叹于这条“黄金鱼”的价格时,更应冷静下来,思考其高价值背后那段沉痛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一种名为“敲罟”的捕鱼方式被大规模采用。

捕鱼船队通过敲击木板发出巨大声音,在大黄鱼的产卵场大规模捕捞,将大黄鱼震昏,再进行一网打尽。这种“断子绝孙”的捕鱼法,不分大小,对大黄鱼种群造成了毁灭性、甚至是基因层面的打击,使其种群几乎崩溃!

即使在“敲罟”被禁止后,庞大的捕捞船队和先进的探鱼技术,依然让残存的大黄鱼种群无处遁形,数量持续下滑,直至难觅踪迹。

这条让钓友激动手舞足蹈的“黄金鱼”,它金色的身躯,仿佛是一面镜子,既映照出大自然赋予的瑰丽,也反射出人类无度索取后留下的荒凉。它今天的“天价”,正是我们为昨天的短视和贪婪所付出的代价的明证。

最后:@阿浩爱钓鱼这次是幸运的,它更应该成为一个警示和一堂生态课:让我们在羡慕这份好运的同时,更能理解禁渔期的深远意义,支持可持续的捕捞与养殖方式,保护那些看似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唯有如此,我们的后代不仅仅是从视频和价格标签上,去认识一条金色的鱼,而是有机会亲眼见证,甚至亲口品尝,那些美味的鱼类。希望大黄鱼种群慢慢恢复,以后能走进我们普通人的餐桌。

标签: 男子 海钓 鱼类 黄金鱼 能值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