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丽丽 唐红梅
在充满工业美感的现代化车间里,机械臂划出流畅弧线,以毫米级的精准完成抓取、焊接与组装——这场在算法与钢铁间冷静上演的“工业之舞”,正是乌鲁木齐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在另一生产车间,炽热的铜板经过连铸连轧,被拉伸成直径仅8毫米的低氧光亮铜杆,见证着传统金属加工向高精度制造的跃升。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支撑。
“十四五”以来,乌鲁木齐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明确提出建设“5+2”工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而持续的产业动能。“5+2”工业体系,即加快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轻工业。
在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制剂车间,流水线上正在进行药品的生产。资料图片
“智”造跑起来
在乌鲁木齐的现代化工厂里,这是一幅生动而真实的图景——机械臂优雅挥舞,AGV(智能无人搬运)小车穿梭自如,算法精准调度着每一道工序,传统制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智造”跃迁。
这不是简单的设备更替,而是一场全链条的效能革命。
五年来,从一个个智能车间出发,乌鲁木齐的“智造”步伐正加速迈向整个产业链。
在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运送物料的自动引导车有序穿梭,为各生产工序精准配送配件。工人们在安装线上忙碌作业,平均每十几分钟,就有一辆重型卡车下线。
在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生产车间内,全自动机械臂与AGV智能物流机器人有序作业。今年4月,首批30台GS4 MAX新车型进入总装生产线,正式开启新疆本地化量产。
在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新疆大道专用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智能机械臂精准抓取零部件,工人们有序协作,一批批轻量化、高强度的上装载具整装待发,即将服务于物流运输、工程建设等领域。
“智造”的奔跑,不但跑出了生产效率,更提升了产业链的协同与创新。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卓越级智能工厂――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数据共享互联的零碳智能工厂位于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该公司制造中心区域生产总经理兼制造工艺部长陈永刚说,工厂在风电装备生产、经营、能耗方面,持续推行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有效提升风电装备制造水平。
“在厂房面积不变情况下,生产周期由原先的6天缩短至4天,生产节拍由原先的8小时缩短至3小时,整机交付周期比以往缩短30%。”陈永刚说,企业生产成本整体降低20%,每年减少碳排放5200吨。
金风科技位于乌鲁木齐达坂城区的零碳数字智慧工厂生产场景。企业供图
来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市已培育基础级智能工厂23家、自治区先进级智能工厂7家、引领行业发展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其中,自治区先进级以上智能工厂关键设备数控化率平均提升3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1.5倍以上,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15%以上。
“创”造新高度
在制造业的版图上,“微笑曲线”揭示着价值的秘密:丰厚的效益不在制造的谷底,而高耸于研发与市场这两端。
“十四五”期间,乌鲁木齐的先进制造业,以“创”为核,向这条曲线的两端奋力攀登。
向“上”创造。攀登的一端,是研发与创新。企业不再仅是订单的执行者,更是市场需求的洞察者和新产品的定义者。
在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重卡成为耀眼增长极。今年以来,公司持续加大对新能源重卡的推广与研发力度。前三季度,企业已产销重卡2196辆,其中新能源重卡达452辆,占比21%,同比增长88%。
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时新立说,2025年全年计划产销重卡3000辆,一至三季度已完成全年73.2%的产销任务。第四季度将在现有进度基础上,同步推进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增量拓展,在确保完成年度目标的同时争取更大突破。
10月11日,在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工人正在流水线组装作业。资料图片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产销的2196辆重卡中,出口达755辆,主要销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更具代表性的,是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的“定制式创造”。 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介荣说,他们深入洞察中亚国家棉花种植的特点,专为当地研发了四行采棉机。从加大后轮到配备智能采摘系统,从双语操作界面到热风除雾设计,每一个改进都是精准创新的注脚。
攀登的另一端,是市场与品牌。制造的价值,通过精准的服务与品牌塑造被无限放大。
满足老百姓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是这场创造性变革的落脚点。企业不仅制造更好的产品,更运用新技术升级服务,将价值延伸至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今年,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在乌鲁木齐首次推出全新能量饮料“电持”,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姜涛说,“电持”是乌苏啤酒首次进入能量饮料领域的产品,也是该公司拓展啤酒以外品类的新突破,标志着公司加速推进“啤酒+饮品”多元化战略。
新疆乌苏啤酒(乌苏)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五年来,乌鲁木齐制造加“创”前行,最终转化为“从跟跑到领跑”的硬核成果。一张张制造业“中国名片”闪亮登场:4行、6行棉花收获机填补国内空白;风电装备跻身世界第一梯队;在新疆客车厂下线全疆首台氢能源客车;建成全疆首个碳基、光伏全产业链,成功创建国家风电技术创新中心……这些成果,正是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的最好证明。
五年来,从制造迈向创造,乌鲁木齐先进制造业持续向“高”而攀,持续提升发展优势、创新发展动能、优化发展生态,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塑造工业经济新优势。
“链”起新未来
“链”式发展是现代产业最显著的特点。产业链条越长,产业集聚效应越强,产业发展潜力就会越高。
“十四五”以来,乌鲁木齐强“链”聚群,全产业链激活发展动能。乌鲁木齐梳理了7大主导产业的37个链条,绘制出全产业链图谱,深入分析短、断、缺环节,为科学布局产业、谋划重点项目、精准招商引资提供有力支撑。
一芽见春,龙头企业“链”起产业,“聚”起发展动能。
在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68万吨/年煤基新材料项目生产现场,煤炭实现 “华丽转身”。该项目以新疆能源准东红沙泉矿和黑山矿的煤为原料煤,实现年产180万吨甲醇,并通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进一步加工出聚烯烃产品。该公司质量技术部副经理韩李旺说,生产的高附加值聚烯烃产品涵盖薄壁注塑料、透明料、抗冲料、膜料与电缆料等多种类型。
在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5万吨铜杆生产车间里,铜原料经过熔化炉高温熔化和精密轧制,成为直径8.0毫米的低氧光亮铜杆。平均每分钟可生产18米,1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卷4吨左右铜杆生产。铜杆产品可应用于汽车、手机等精密零部件制造,完善了新疆有色金属产业链条。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清点生产的铜杆。 资料图片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华说,这条生产线实现了新疆有色集团从铜矿山到铜冶炼再到深加工的铜产业链串链、补链、延链、强链。
在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一滴原油正通过“油转化”战略释放更高价值:经催化重整技术转化为苯、甲苯、二甲苯等基础芳烃,其中核心产品对二甲苯延伸出聚酯纤维等终端材料链。今年,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50万吨/年对二甲苯扩能改造与20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新建项目同步启动,两大工程直指产业链延伸的核心环节。
重点行业的“链”式发展,成为推动工业整体前行关键力量,也让乌鲁木齐的产业发展激活集群成长“新动能”。
——乌鲁木齐化工产业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成功打通“煤—尿素—三聚氰胺”产业链,推动石油“PX—PTA—PET—聚酯纤维”炼化纺一体化发展。
——乌鲁木齐新材料产业多点发力,乌昌石光伏集群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铝产业产能充分释放,高纯铝市场份额常年保持全国第一;T700碳纤维、金属锂等多个产品填补全疆空白。
——乌鲁木齐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中药民族药、化学药、生物制品企业不断集聚,西帕依固龈液、祖卡木颗粒等过亿大品种产销两旺。
……
乌鲁木齐不断打通堵点、接通断点、培优育强,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生态圈层上培土奠基,“链”上乌鲁木齐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