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底的米兰时装周,空气里比往常多了层怀念的味儿。
乔治·阿玛尼刚走没几天,这位91岁的时尚老人,亲手盯完的最后几场秀,就这么一场接一场在米兰上演了。
现在时尚圈里,能做到快90岁还亲自改设计稿的人真没几个,阿玛尼这人,一辈子就认“亲手来”这个理,从1975年自己开公司起,哪怕后来品牌做到几十亿美元规模,设计环节他从来没撒手过。
就说今年7月吧,他身体不好没能去巴黎时装秀现场,可没闲着,靠视频连线盯着筹备,连模特穿什么鞋子都要一一确认。
直到去世前三天,他还在跟团队过2026早春系列的设计稿。
这种劲头,放在现在追求快节奏出款的时尚圈里,确实有点“不合时宜”,但也正是这份执着,才让阿玛尼的“优雅”能火这么多年。
讲完他生前的这份执拗,再看米兰这几场致敬活动,就更懂为啥现场那么多人红了眼。
先是米兰博物馆办了50周年展览,400多件老作品摆出来,其中就有《美国舞男》里理查德·基尔穿的那套西装。
那衣服当年一火,多少男人终于不用穿紧绷绷的老式西装,改穿阿玛尼这种宽松又显精神的款,说真的,这才是真的改变审美啊。
接着是EmporioArmani的秀,9月25号那天,模特走完台没像往常一样下场,反而集体站在T台上鼓掌,这是给阿玛尼致敬呢。
安娜·温图尔还专门来给阿玛尼家人颁了个遗赠奖,说他“把西装变成了现代人的第二层皮肤”。
这话一点不夸张,你看朱莉娅·罗伯茨当年拿金球奖穿的礼服,还有好多明星的红毯造型,都带着阿玛尼那种不张扬但特显气质的劲儿。
最让人印象深的是9月28号晚上那场GiorgioArmani秀,地点选在布雷拉宫主庭院,灯光打得特别柔和,模特身上穿的都是亚麻、丝绸做的轻软衣服,一看就是阿玛尼的风格。
秀结束后,他的男装设计总监利奥·戴尔奥科,还有侄女西尔瓦娜·阿玛尼,站在台上接受掌声,台下基尔、斯帕克·李这些老熟人都站起来了,那场面,说是“告别”,更像一场“交接”。
阿玛尼全球传播主管阿努什卡·博尔盖西后来跟记者说,这季所有设计都是阿玛尼7月底跟团队定好的,从面料选什么到模特怎么搭配,他都拍了板。
本来我还想,会不会团队趁他不在,偷偷加些自己的想法,后来发现完全没有。
这种尊重,其实就是在保品牌的“根”啊,你想,要是创始人一走,新团队就瞎改,那阿玛尼不就慢慢变成另一个陌生牌子了?
不过光有情怀也不行,品牌得活下去。
阿玛尼这两年日子其实不好过,去年销售额比前一年少了些,主要是现在经济不确定,加上中国那边买奢侈品的人没以前多,大家不像以前那样随便买贵衣服、手袋了。
而且他家还有些偏便宜的线,比如ArmaniExchange和ArmaniJeans,大多靠批发卖货,反而拉低了品牌的档次,这点确实挺棘手的。
阿玛尼大概也早就想到这些问题,所以生前就立了遗嘱。
里面说要找三个优先买家,要么是LVMH这种奢侈品巨头,要么是欧莱雅、依视路陆逊梯卡这两个老合作伙伴,18个月内先卖15%的股份,五年内卖到快70%,要是不行就上市。
这招挺实在的,不找大公司帮忙,光靠家里人撑,怕是扛不住现在奢侈品行业的压力;但他又留了30.1%的股权在基金会手里,还能有重大决策的否决权,不至于被资本完全牵着走。
这事儿一出来,意大利时尚圈不少人都挺紧张的。
普拉达的继承人洛伦佐·贝尔泰利就直说了,要是阿玛尼被意大利以外的公司买了,他会不安。
其实也能理解,你想啊,古驰、芬迪以前都是意大利的老牌,后来分别被法国的开云、LVMH收了,虽说设计中心还在米兰,但说了算的早不是意大利人了。
贝尔泰利他们担心,阿玛尼要是也走这条路,意大利时尚的“魂”就又少了一块。
不过也有人不这么看,比如米兰时装周主办方主席卡洛·卡帕萨就说,关键不是谁买,而是买家能不能保住阿玛尼的DNA。
他还举例子说,古驰、芬迪被法国集团收了之后,业务不还在意大利嘛。
这话也有道理,毕竟奢侈品拼的就是“传承”,要是把创始人的理念丢了,再有钱也做不长久。
伯恩斯坦的分析师卢卡·索尔卡还指出一个问题,阿玛尼现在的业务有点乱,低端线和批发渠道占比太高,对LVMH这种买家来说是个挑战。
他觉得最后可能会把业务拆开来,比如欧莱雅继续做阿玛尼的香水、化妆品,其他产品线分给别的合作伙伴。
这种方式之前雅诗兰黛收汤姆·福特就用过,说实话,也算是个折中办法,至少能保住各个业务的优势,不至于一锅端了全砸了。
最后那场秀结束的时候,庭院里的灯光慢慢暗下来,模特们穿着那些轻盈的衣服站成一排,看着特别安静。
阿玛尼这一辈子,把“优雅”这两个字刻进了品牌的骨子里,现在他走了,这份“优雅”能不能传下去,还得看后面接盘的人怎么弄。
毕竟奢侈品这行,光有钱不行,还得懂创始人的心思,不然再贵的牌子,也会慢慢没了魂。
就像他设计的那些西装,看着简单,其实每一处剪裁都藏着心思,这种东西,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