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同好,今日与诸位共论草书创作中至关重要的提按笔法。正如古人所言"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用笔之妙,正在提按之间。这笔尖的起伏升降,恰似舞者的足尖起落,既是基本功,又是至高境界的体现。
一、提按之要:笔尖上的阴阳哲学
提按看似简单的上下动作,实则蕴含中国书法的核心美学。东汉蔡邕在《九势》中早已点明:"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正是通过提按控制,才能产生千变万化的线条效果。初学者常见两种弊病:一是按而不提,线条如死蛇缠树;二是提而不按,笔画若浮云无根。真正的高手,往往在提中有按,按中带提,如同太极阴阳,相生相济。
怀素画像
二、进阶之道:速度与力度的辩证统一
当基本提控熟练后,便需追求"迟速兼济"的境界。王羲之在《书论》中告诫我们:"每书欲得十迟五急,十曲五直",道出了速度变化的要诀。我常告诫学生:快时须如惊鸿掠水,慢时当似老僧入定。特别在草书中,那种"笔速慢而笔力强"的状态,恰似太极拳的慢练快用,外表从容而内蕴千钧。
三、古法今用:提按的实践要诀
1. 基础训练建议:
从篆隶入手,每日练习"提按三式":一是垂直提按(如写"十"字),二是转折提按(如写"之"字),三是连续提按(如写"三"字)。每个动作需体会指尖发力的微妙变化,切记不是用手臂下压,而是通过指腕的协调控制。
2. 经典字例解析:
以王羲之《十七帖》中"顿"字为例,首笔重按后迅提,转折处轻提暗按,收笔时先按后提。每个提按变化都与笔势走向完美契合,堪称教科书式的示范。
3. 工具选择要点:
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强调"善书者不择笔"的境界,但初学者宜选用弹性适中的兼毫笔,纸以半生熟为佳,既能显墨韵又不失控制。
四、创作应用:从技法到艺境的升华
在掌握了单字提按后,需进一步追求章法中的节奏变化。草书大家祝允明提出"作字如操琴",整篇作品的提按应有主旋律与变奏。强调整体气韵的连贯性,局部提按要服从整体节奏,如交响乐中各乐器的配合。
刘洪彪书法作品
五、心法传承:古人论提按的智慧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妙喻:"提按如呼吸,自然乃成。"真正的高手,提按已成本能,如怀素《自叙帖》中那些看似随心所欲的线条,实则是千锤百炼后形成的肌肉记忆。董其昌更直言:"作书须得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
实践建议:诸君可尝试"三遍练习法":首遍重按慢书,体会笔毫铺展;次遍轻提快写,感受笔尖跳跃;第三遍随心所欲,追求自然天成。如此反复,必有所得。
结语:提按之艺,终归心手相应。当我们超越了技术的执着,提按便不再是机械的动作,而成为心灵与纸墨的对话。在这起落之间,既有对传统的敬畏之心,又有个性情感的抒发,最终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在境界。愿诸君在笔锋起落间,不仅练就精湛技艺,更能体悟中国书法生生不息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