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守护乡村“最后一公里”:中央巡视工作向基层延伸的实践与成效

发布时间:2025-09-06 21:38:50  浏览量:2

在广袤的中国乡村,党旗飘扬的地方,监督的触角正不断延伸。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持续深化巡视工作,将监督范围从城市延伸至乡村,覆盖全国50万个村级组织,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次制度化的探索,旨在让党的政策在乡村落地生根,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制度创新,让监督"沉"到田间地头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扎实开展对村巡察",这已是连续第三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基层治理。巡视工作不再停留于城市"中心地带",而是精准聚焦村级党组织这一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巡视组通过"直接巡村"、"乡村一体巡"等方式,将监督力量下沉到村头巷尾,让"山高皇帝远"成为历史。

在广西,中央第十三巡视组进驻期间,同步开展对村巡察工作,群众通过"码上巡"平台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在海南,省委巡视组首次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专项巡视,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优化。这些实践表明,巡视工作正从"单向监督"向"双向互动"转变。

聚焦民生,让监督"暖"在群众心坎

巡视工作不是简单的"找问题",而是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惠农补贴发放到危房改造资金管理,从低保审批到土地流转,每一项都关系着农民的"钱袋子"和"幸福账"。

在河南舞阳县,巡察组入户走访时收到群众关于坑塘安全隐患的反映,立即下发立行立改通知书,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在贵州,巡视组通过走访调研,推动解决了多起长期困扰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这些案例说明,巡视工作正从"要我监督"转向"我要监督",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机制创新,让监督"活"在乡村日常

巡视工作不是"一阵风",而是建立了长效机制。各地创新推出"村民代表、纪委联络员、群众举报"三方联动机制,让监督力量在乡村扎根。在福建,通过建立村级监督信息员队伍,实现问题线索"早发现、早处置";在浙江,"乡村廉情"平台让群众随时了解村务公开信息。

同时,巡视工作注重"巡改结合",对发现的问题既"点对点"反馈,又"面对面"指导,推动问题真整改、改到位。通过建立"边巡边改台账",许多问题在巡视期间就得到解决,避免了"巡而不改"的尴尬。

成效显现,让乡村治理"美"在百姓眼中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已有近2万名村干部在巡视监督下规范了履职行为。更可喜的是,许多长期积压的信访问题在巡视中得到化解,乡村信访量同比下降,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在江苏,某村通过巡视整改,规范了集体资产出租流程,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村民分红多了,笑容也多了。在云南,某乡镇通过巡视推动完善了农村低保评议机制,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救助。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村民的笑容中。一位村民说:"以前有些事想反映,但不知道找谁,现在有了'码上巡',问题很快就能得到回应。"

展望未来,让监督"长"在乡村沃土

巡视工作向村一级延伸,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中央明确规划,力争在五年内实现对所有村党组织的全覆盖。这不仅是监督的延伸,更是治理的升级,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保障。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巡视工作正从"制度覆盖"走向"实效覆盖",从"发现问题"走向"解决问题"。当监督的阳光照进乡村的每个角落,当群众的声音能够畅通直达,乡村政治生态必将迎来新的气象。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治。中央巡视工作向基层延伸,正是为了守护好这片希望的田野,让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这是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让党的政策在乡村落地生根,让群众的期待在乡村开花结果。

标签: 乡村 基层 工作 舞阳县 成效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