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学意正酣。9月1日,海阳市老年大学迎来了新学期开学季。在老年大学民族舞课堂上,既有坚守4年的“老学员” ,也有跨界而来的“新面孔”,生动诠释了老年教育“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的初心。
“来,跟着节奏再慢一点,手位注意保持平稳……”走进民族舞教室,音乐缓缓流淌,学员们跟着老师的指导舒展肢体。丛占茹是该课程的“老学员”,这已是她在这里学习的第4个年头。课堂上,她的动作舒展流畅,眼神中满是对舞蹈的热爱与执着。
“刚报名时,我连最基本的站姿都掌握不好,没想到坚持4年,现在已经能跟着音乐完整跳完好几支舞,收获特别大!”课后,丛占茹笑着分享自己的学习历程,“最初报名民族舞课只是想‘活动活动身体、认识些朋友’,没想到一学就‘上了瘾’。”4年里,丛占茹不仅练就了灵活的肢体,还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周最期待的就是来上课,和大家一起跳舞、聊天,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
与丛占茹不同,姜萍是今年民族舞课堂的“新学员”,她此前的“求学经历”与民族舞截然不同——过去几年,她一直是老年大学京剧班的忠实学员,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往年总在京剧班里‘吊嗓子’,今年想挑战点新东西!”姜萍说,自己早就被民族舞的优雅舞姿吸引,今年特意拉着老姐妹一起报了名。
“这两年明显能感觉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多元,不仅想学传统技艺,还希望跟上时代步伐。”民族舞课教师于雪燕介绍,从报名情况来看,今年民族舞班比去年增加了3个班,越来越多老年人愿意走出家门,通过学习丰富晚年生活。
民族舞课堂的热闹景象,正是市老年大学课程设置“贴合需求、多元创新”的一个缩影。为满足不同老年学员的兴趣与需求,该校在今年的课程规划中,既保留了民族舞、京剧、书法等传统热门课程,还新增了手机摄影、瑜伽、吉他等贴合老年人需求的“新潮”课程,报名人数再创新高,目前在校学员已超1200人。下一步,市老年大学还将继续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为老年人搭建更优质的学习平台,让“夕阳红”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