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我受朋友之邀,去他家蹭了一顿晚饭。一进门,我就被他家墙上挂的一幅书法作品给吸引住了。说实话,我对书法虽谈不上精通,但好歹也算是略懂一二。这幅作品,从字体上看,应该是行草,那笔法真是流畅得不得了,每一个字都像是舞者在纸上翩翩起舞,飘逸得让人忍不住多看上几眼。
墨色的运用也是恰到好处,浓淡相宜,让整个作品看起来既有层次又不失和谐。说到章法,那更是没得说,整幅作品浑然一体,就像是精心编排过的舞蹈,每一个动作都紧密相连,却又不失各自的韵味。我心里暗暗赞叹,这真是一幅妙笔生花的佳作啊!
朋友见我盯着那幅字看得出神,便笑着问我:“怎么样,这字写得还行吧?”我连连点头,说:“岂止是还行,简直是太棒了!你这幅字是从哪里淘换来的宝贝啊?”朋友听了,笑得合不拢嘴,说:“这可不是什么淘换来的,是我自己写的。”
我一听,惊讶得差点没把手里的筷子给扔掉:“你自己写的?你这水平,都可以去当书法家了!”朋友摆摆手,谦虚地说:“哪里哪里,也就是写着玩玩,离书法家还差得远呢。”
我们边吃边聊,话题自然就转到了那幅字上。朋友说,这不仅仅是一幅字,更是一首诗。我心里更好奇了,连忙问:“诗?什么诗啊?快念念给我听听。”朋友笑了笑,说:“这首诗一共有二十八个字,内容嘛,你自己看。”
说着,他指了指墙上的字。我定睛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花开花落,又是一秋。时光如同流水般匆匆逝去,让人猝不及防。”我心里默念着这首诗,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啊,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间又是一个秋天。那些曾经以为会永远铭记在心的瞬间,如今却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仿佛从未发生过一样。
朋友见我沉默不语,便问我:“怎么了?想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我摇了摇头,说:“没什么,就是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你看这首诗,写得多好啊,把人生的无奈和感慨都写出来了。”
朋友点点头,说:“是啊,时间过得太快了,有时候真想让时间停下来,好好回味一下过去的点点滴滴。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珍惜现在,把握好每一个瞬间,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说到这里,朋友突然话锋一转,问我:“你猜猜看,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我愣了一下,心想:这我哪猜得出来啊?于是,我只好实话实说:“我不知道,你快说。”朋友笑了笑,说:“那我就告诉你吧。下一句是‘回首过往,多少往事已随风飘散’。”
是啊,回首过去,那些曾经的欢乐与忧愁,都像是被风吹散的烟雾,我们想要抓住些什么,却发现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朋友见我情绪低落,便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别这么垂头丧气嘛。人生就是这样,有得有失。我们虽然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很多。这些经历,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都是我们成长的足迹。”
我听着朋友的话,心里渐渐明朗起来。是啊,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我们在旅途中不断前行、不断成长,也在不断失去。但是,正是这些失去和得到,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想到这里,我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那幅字,心里充满了感激。这幅字,不仅是一幅佳作,更是一份人生的启示。它让我明白了,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我们都要珍惜当下,把握好每一个瞬间,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饭后,我和朋友们一起聊起了书法的博大精深。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对书法虽然了解不多,但都非常喜欢。朋友笑着说:“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书法,那我们就来个小游戏吧。谁能猜出这幅字上写的全部内容,谁就是今天的赢家。”
我一听,来了精神。心想:我虽然猜不出全部内容,但也可以试试嘛。于是,我第一个举起了手,说:“我来试试。”朋友笑着说:“好,那你就来念念看。”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念道:“花开花落,又是一秋。时光如同流水般匆匆逝去,让人猝不及防。回首过往,多少往事已随风飘散……”念到这里,我卡壳了。后面的内容,我实在想不起来了。
朋友们见状,纷纷笑了起来。有人说:“别急别急,慢慢想。”有人说:“实在不行,就放弃吧。”我听着大家的话,心里更加紧张了。就在这时,我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了后面的内容:“岁月悠悠,不知不觉间已染白了头。我们在时光的流转中,不断成长、不断经历,也不断失去。
我一口气念完了全诗,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朋友们也纷纷为我鼓掌,说:“你真厉害,居然能全部念出来。”我笑着说:“其实我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不过,这幅字写得真好,让我受益匪浅。”
虽然字形上有着明显的改变,但是,你会发现,这里的字迹,却让人感觉到赏心悦目,没有一丝不悦,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看着束缚,就是最好的一种表现,不是吗?
谁看到这样的字迹,不会感叹呢?细心的朋友,也会发现,这里的字迹,还有一种明显的时代特点,将碑的刚强感,融入其中,这种时代审美的融入,更加突出了一种笔墨随时代的特点,这就是所谓的与时俱进。
这样的字迹,就算放在当下,也一定是一种惊艳的存在,尤其是在楷书已经被唱衰的今天,这就是一股清流,不是吗?
同时,这里的字迹,对于相同的字迹,也有着明显的变化,通过变化表现出一种灵动性,诸如这里的“光”字,就是这样,尤其是捺笔上,个性也特别强。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里的横笔,更加纤细,反而正是这样纤细的线条,却表现出一种更加刚强的特点,通过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
这份简派状态,无论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书法的角度看,都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尤其是从书法的角度看,这种价值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