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泉州拍胸舞
桂孝树
待在泉州那些年,每逢重大节日活动,那古老泉州城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一群特殊的舞者:他们头戴翠绿草圈,赤足踏地,上身赤裸着袒露古铜色的肌肤,下身裹着宽松的深色布裤,以标志性的蹲裆步扎稳根基。随着鼓点响起,双手时而快速击掌,时而有力拍向前胸、两胁与腿部,清脆的拍击声在空气中震荡;激昂处,双脚反复顿地,将全身拍得通红仍不停歇,尽显豪迈本色;舒缓时,又会抚胸翻掌、扭腰摆臀,动作圆柔中带着几分诙谐,惹得围观者阵阵欢笑。这便是被誉为“东方迪斯科” 的泉州拍胸舞,一曲跨越千年的闽越古韵,一颗闪耀在闽南大地的民俗文化明珠。
一舞千年:从闽越遗风到市井欢歌
拍胸舞的起源,可追溯至遥远的闽越先民时期。作为闽越族舞蹈的历史遗迹,它承载着古越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赞颂。据史料记载,闽越族先民以渔猎为生,在长期的生产劳作中,逐渐形成了以肢体动作表达情感的方式—— 丰收时,他们会拍打身体庆祝;祭祀时,会以夸张的舞姿祈求神灵庇佑。拍胸舞中赤裸上身、赤足的形态,便保留了古越人 “断发文身”“跣足而行” 的文化印记,而反复拍击身体的动作,则被认为是先民们释放情绪、沟通天地的原始表达方式。随着时代变迁,拍胸舞逐渐从祭祀仪式走向市井生活,融入泉州人的日常节庆。在泉州,无论是春节、元宵节,还是端午赛龙舟、中秋博饼,只要有热闹的地方,总能看到拍胸舞的身影。
尤其是在元宵节的踩街活动中,拍胸舞队伍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 “主角” 之一。舞者们组成方阵,跟着鼓乐节奏整齐舞动,拍击声、顿地声与围观者的喝彩声交织在一起,将节日的喜庆氛围推向高潮。这种从 “神坛” 走向 “人间” 的转变,让拍胸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文化符号,而是成为泉州人表达欢乐、传递热情的生活载体。
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拍胸舞还不断吸收闽南地区的戏曲、音乐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没有复杂的道具,也没有华丽的服饰,仅靠舞者的肢体与神情,便能演绎出丰富的情感。舞者头戴的草圈,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 青草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也呼应了闽南人 “爱拼才会赢” 的精神内核。而蹲裆步这一核心动作,既体现了舞者的沉稳与力量,又暗含着对土地的眷恋,仿佛在诉说着闽南人扎根故土、生生不息的故事。
刚柔并济:“东方迪斯科” 的独特韵味
若要用一个词概括拍胸舞的风格,“刚柔并济” 再合适不过。它既有 “东方迪斯科” 的激情奔放,又不失闽南文化的细腻温婉,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在舞者的动作中完美融合。
当鼓点变得急促,拍胸舞便展现出“刚” 的一面。舞者们扎紧蹲裆步,双手如疾风般依次拍击身体:先以掌心快速击掌,发出 “啪啪” 的脆响;紧接着,双手猛地拍向胸前,肌肉随动作微微震颤,留下泛红的掌印;随后,手臂向两侧展开,拍击两胁与大腿外侧,动作干脆利落,充满力量感。最激昂时,舞者会双脚反复顿地,“咚咚” 的脚步声与拍击声融为一体,仿佛在向天地宣告内心的炽热。此时的舞者,个个眼神坚定,胸膛泛红却毫不在意,那份不顾形象的洒脱与豪迈,让人感受到原始生命力的蓬勃绽放,也难怪会被称作 “东方迪斯科”—— 同样的热情,同样的自由,跨越地域与时代,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而当鼓点放缓,拍胸舞又切换为“柔” 的模式,尽显诙谐与灵动。舞者们微微直起身,双手轻轻抚过泛红的胸膛,随即翻掌向上,仿佛在承接天地的馈赠;腰部缓缓扭动,臀部随之左右摇摆,动作圆润流畅,带着几分俏皮。有时,舞者还会做出挤眉弄眼的表情,或是突然向围观者递出一个鬼脸,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这种 “柔” 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从容与豁达。如果说 “刚” 的部分展现的是闽南人的拼搏精神,那么 “柔” 的部分则体现了他们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 即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拍胸舞的独特韵味,还体现在其“无师自通” 的民间性上。与许多需要专业训练的舞蹈不同,拍胸舞没有严格的动作规范,更多的是靠舞者的感悟与发挥。在泉州,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童,只要听到熟悉的鼓点,都能跟着比划几句,虽然动作不够标准,却透着一股原生态的鲜活。这种民间性,让拍胸舞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是舞台上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融入泉州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薪火相传:民俗活化石的当代守护
作为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闽南地区传统民俗文化活化石,拍胸舞的传承与保护,始终是泉州文化工作者心中的牵挂。曾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人对传统民俗的关注度逐渐降低,拍胸舞面临着“后继乏人” 的困境 —— 熟悉传统套路的老艺人日渐稀少,愿意静下心来学习的年轻人更是寥寥无几。为了让这门古老的舞蹈延续下去,泉州各地纷纷采取行动,为拍胸舞注入新的活力。在泉州师范学院、泉州艺术学校等院校,拍胸舞被纳入舞蹈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的教师团队对拍胸舞的动作、历史进行系统梳理,编写教材,让学生们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了解这门艺术。课堂上,老师会详细讲解蹲裆步的发力技巧、拍击身体的节奏把控,还会结合闽南文化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们明白每个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种“学院派” 的传承方式,不仅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拍胸舞演员,还让拍胸舞从 “民间艺术” 走向 “专业艺术”,提升了其文化地位。
除了校园传承,泉州还积极开展拍胸舞“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 活动。在鲤城区的中山路社区,每周末都会举办拍胸舞培训班,由老艺人免费授课;在晋江市的乡村,村委会会组织村民成立拍胸舞队伍,每逢节庆便进行表演;在泉州市的中小学,拍胸舞成为课间操的一部分,孩子们跟着音乐节拍拍打身体,既锻炼了身体,又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拍胸舞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喜爱这门古老的舞蹈。
如今,拍胸舞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还多次走出国门,成为泉州文化对外交流的“名片”。它曾亮相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美国纽约华人春晚等国际舞台,舞者们用充满活力的动作,向世界展示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 2023 年的泉州世界遗产城市论坛上,拍胸舞作为开场表演,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嘉宾的阵阵掌声。当外国友人看到舞者们赤裸上身、拍击身体的瞬间,或许一开始会感到惊讶,但很快便会被那份纯粹的热情所感染,忍不住跟着节奏拍手叫好。
站在泉州古城的石板路上,看着一群拍胸舞者在阳光下尽情舞动,拍击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禁想起千年之前,闽越先民们或许也曾在这片土地上,以同样的方式庆祝丰收、祈求平安。从闽越遗风到市井欢歌,从面临失传到走向世界,拍胸舞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见证着泉州的兴衰变迁,也承载着闽南人的文化记忆。它是泉州的骄傲,是闽南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忆泉州,不仅忆它的红砖古厝、开元寺的东西塔,更忆那街头巷尾的拍胸舞—— 那赤裸的胸膛上,拍打的是千年的文化传承;那欢快的舞步中,跳动的是闽南人的热血与深情。愿这曲 “东方迪斯科”,能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绽放出属于它的独特光芒。(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