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与慢阻肺、哮喘共舞:居家呼吸康复护理的“关键小事”

发布时间:2025-08-30 11:58:15  浏览量: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和哮喘,是困扰许多人的慢性呼吸疾病。它们如同与患者长期相伴的“舞伴”,若能与之和谐“共舞”,患者依然可以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而这份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家呼吸康复护理中那些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关键小事”。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掌握这些知识,就能在家庭这个“主场”,为呼吸健康筑牢防线。

一、用好“呼吸工具”:正确使用吸入装置

吸入装置是慢阻肺、哮喘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工具,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气雾剂和干粉吸入剂两种,其中干粉吸入剂因使用相对简便,应用更为普遍。但不少患者因没分清装置类型、使用方法不当,让药效打了折扣。常见误区包括:把两种装置的使用步骤混为一谈,用干粉吸入剂时还想着“按压”,或是用气雾剂时漏了摇匀步骤;也有患者吸气太快、太浅,导致药物没充分进入呼吸道。(1)气雾剂:按摇配合,精准送药。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装置说明书,务必充分摇匀药液——这是气雾剂的关键步骤,能让药物成分均匀混合。之后轻轻呼气,直到不能再呼为止,注意不要对着吸入器呼气,避免药液受潮。接着将吸入器吸嘴置于口中,嘴唇紧密包裹,按下装置的同时缓慢深吸气,吸气时间尽量保持在3-5秒,让药液能均匀分布到呼吸道。吸气结束后屏气5-10秒,随后缓慢呼气。若需要吸入第二剂,需间隔1-2分钟。用完后及时漱口,避免药物残留口腔引起咽喉不适或真菌感染。(2)干粉吸入剂:无需按压,靠吸驱动。干粉吸入剂无需按压装置,其药物递送依赖患者的吸气动作,使用时需注意“先准备、再深吸”。使用前同样需查看说明书,部分干粉吸入剂需先完成“准备步骤”——比如有的需要旋转装置至“咔哒”声,有的需要拉开滑杆,确保药物处于可吸入状态。之后保持自然站立或坐位,缓慢呼气,再将吸嘴紧密含在口中,用尽全力深、快吸气——注意吸气要比用气雾剂时更用力,确保干粉能被充分带入呼吸道。吸气后屏气5-10秒,再缓慢呼气。若需第二剂,按同样准备步骤操作即可,无需额外间隔。使用后也需漱口,清洁口腔残留药物。无论是气雾剂还是干粉吸入剂,使用前最好让医生或药师演示正确动作,首次使用后可通过 “镜面测试”简单自查:对着镜子吸气,若看到吸嘴周围有雾状(气雾剂)或粉末漏出,可能是含嘴不紧密或吸气方式不对,需及时调整。

二、畅通“呼吸通道”:有效排痰方法

痰液堵塞气道会加重呼吸困难,及时有效排痰十分关键。对居家患者而言,自主咳嗽排痰是最基础也最常用的方式,掌握正确的咳嗽技巧能让排痰更高效。正确的主动排痰步骤可以这样做:先做几次缓慢的深呼吸,每次吸气时尽量让肺部充满空气,随后屏住呼吸2-3秒;接着身体略向前倾,用腹部的力量发力,短促而有力地咳嗽2-3次,将痰液咳出。注意避免用喉咙“干咳”,那样不仅排不出痰,还可能损伤咽喉黏膜,也别过度用力导致体力消耗过大——咳嗽时重点是借助腹部力量推动痰液,而非靠蛮力。如今也有不少适合居家使用的协助排痰器具和机器,比如手动排痰器(通过轻柔震动胸壁帮助痰液松动)、电动排痰仪(小巧便携的家用款,通过设定好的频率震动,能更均匀地作用于肺部,帮助痰液脱离气道壁),这些工具尤其适合咳痰无力的患者。使用时按说明书操作即可,比如电动排痰仪需隔着薄衣物在胸部、背部缓慢移动,每次使用10-15分钟,每天1-2次,能让痰液更容易通过自主咳嗽排出。

三、锻炼“呼吸肌肉”: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锻炼能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患者可在家中结合多种方式坚持进行,除了基础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呼吸操、八段锦等也很适合。腹式呼吸是基础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立位,将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部。吸气时,腹部放松,尽量使腹部鼓起,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收缩,将气体缓慢呼出。每次练习5-10分钟,每天2-3次,逐渐延长练习时间。缩唇呼吸也需掌握,用鼻子缓慢吸气,然后嘴唇缩成口哨状,缓慢呼气,呼气时间尽量延长,一般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这种方法能使气道内压力增加,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有助于排出肺内残留气体。每天可练习数次,每次5-10分钟。此外,呼吸操是简单易操作的选择,比如“扩胸呼吸操”: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吸气时双臂缓慢向外展开至与肩平齐,同时挺胸;呼气时双臂收回,身体微微前倾,重复8-10次为一组,每天做3-4组,既能活动胸廓,又能配合呼吸节奏锻炼呼吸肌。八段锦中的部分动作也对呼吸有益,像“两手托天理三焦”:双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缓慢举过头顶,同时深吸气;随后双手下落,掌心向前,缓慢呼气。整套动作柔和舒缓,每次练习10-15 分钟,不仅能协调呼吸,还能放松身心,适合长期坚持。

四、科学“氧疗管理”:按需规范用氧

对于需要氧疗的慢阻肺患者来说,科学规范用氧是重要的康复措施,随意用氧或忽视用氧细节都可能影响效果甚至带来风险。首先要明确氧疗指征,一般来说,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55mmHg或血氧饱和度低于88%时,需要长期家庭氧疗;动脉血氧分压在55-60mmHg之间,且伴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时,也应考虑氧疗。具体是否需要氧疗及氧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氧疗时要注意用氧浓度和时间,长期家庭氧疗一般采用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1-2L/min,每天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不要自行调高氧流量,高浓度吸氧可能导致氧中毒,还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同时,要做好吸氧装置的维护,氧气湿化瓶要定期清洗消毒,一般每天更换湿化瓶内的蒸馏水或冷开水,每周对湿化瓶进行一次彻底清洁消毒。吸氧管要定期更换,避免细菌滋生。

五、筑牢“营养防线”:合理营养支持

良好的营养状况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呼吸肌肉功能,对于疾病康复至关重要。患者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如鱼、禽、蛋、奶、豆制品等,蛋白质能修复受损的组织,增强机体抵抗力。每天每公斤体重应摄入1.2-1.5克蛋白质。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为身体提供能量,但要避免过多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等,以免增加二氧化碳生成。可选择全谷物、杂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增强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水果摄入量不少于200克。此外,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吸烟,以免刺激气道,加重病情。同时,要注意少量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增加腹部压力,影响呼吸。

六、远离“呼吸诱因”:避免病情加重

慢阻肺和哮喘的急性发作往往与某些诱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这些诱因,能有效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常见的诱因包括吸烟及二手烟,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主要原因,也是诱发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患者必须严格戒烟,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空气污染也需警惕,雾霾天、沙尘天尽量减少外出,若必须外出,要佩戴防雾霾口罩。家中要保持通风,但要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开窗。过敏因素也不能忽视,哮喘患者要明确自己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尽量避免接触。家中要保持清洁,定期除尘、除螨,不养宠物。此外,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七、警惕“危险信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尽管做好了居家护理,但患者仍可能出现病情急性加重的情况,此时要及时识别“危险信号”,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明显加重,即使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症状加重,痰液颜色变黄、变浓或出现血丝;出现胸闷、胸痛、头晕、乏力等症状;氧疗时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等情况,都可能是病情急性加重的信号。此时,患者及家属不要惊慌,要保持冷静,立即拨打120或前往医院就诊。在等待救援或前往医院的途中,要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若患者正在进行氧疗,要继续给予吸氧。

与慢阻肺、哮喘“共舞”,离不开居家呼吸康复护理中的这些“关键小事”。患者及家属要重视这些细节,将其融入日常生活,规范操作、科学护理。同时,要定期到医院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根据病情调整护理方案。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从容与疾病相伴。

标签: 居家 护理 慢阻肺 哮喘 氧疗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