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气象监测,西北太平洋正上演“双台风胚胎共舞”的复杂局面。其中日本以南的台风胚胎95W发展势头迅猛,50%的概率将于6月25日前后增强为今年第2号台风“圣帕”,并可能登陆日本中部;与此同时,菲律宾南部另一未编号台风胚胎虽难以发展为正规台风,但预计于6月26日以低压槽形式登陆广东,加剧南方暴雨风险。
受副高南退影响,主雨带将从华北、黄淮撤退至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浙江一线,并向四川延伸,北方暂别暴雨但高温加剧。南海低压槽携季风涌登岸,可能与南方雨带叠加,引发粤、桂、闽新一轮强降雨,防洪压力反弹。
台风季序幕拉开:若“圣帕”生成,将是今年首个显著影响东亚海域的台风,标志着西北太平洋进入台风活跃期,后续需警惕更强台风酝酿。
南方防洪持久战:广西北部局地已累积超1000毫米降水,土壤饱和,后续叠加低压槽水汽,山洪与地质灾害风险极高。北方“热害”升级:京津冀、河南等地的持续40℃高温可能引发电网负荷暴增、农业干旱,需防范热射病等健康危机。华南、江南需排查水库、河道行洪能力,防范叠加降水致灾;
北方城市启动高温应急供电、户外劳动保护机制; 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防范南海低压槽突发强风。
全球变暖背景下,“暴雨更暴、高温更高、台风更强”已成新常态。需加强气候韧性城市建设:如升级排水系统、布局分布式能源电网、建立台风智慧预警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