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年纪越大越要少锻炼?坚持跳广场舞的老年人,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妈今年70了还天天去跳广场舞,我总觉得她该少动动,人老了是不是越锻炼越费力?”

问这话的是个职员,常年坐办公室,性子有点稳,平时对锻炼也不上心,他看到母亲退休后每天坚持去跳舞,心里又敬佩又担忧。

他担心高强度的活动会让老人受伤,或是心脏吃不消,但他又发现母亲精气神比以前好多了,反而自己年纪轻轻,动不动就觉得累,他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搞错了,年纪越大,应该越少动?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总会听到“少动为好”“别太劳累”“该养身体”的劝告,觉得年龄越大越应该静养。

可问题在于,不动真的是养吗?很多人没意识到,衰老最早影响的不是器官,而是代谢,而代谢停下来的时候,衰老才真的开始,老年人不是不能动,而是不能不动。

广场舞正好击中了这个点,它不是剧烈运动,也不是无效活动,它介于两者之间,强度适中,节奏清晰,对老年人友好。持续跳舞的老人,身体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先说最直观的心肺功能变化,很多老年人都有心肺储备下降的问题,平时不觉得,一爬楼、快走、提东西就气喘,心肺功能不是单一器官的事,而是一个循环系统的效率表现。

跳舞时,心率上升、肺活量被动加强,全身供氧需求提高,这个时候心脏和肺部开始“被锻炼”。

研究显示,每周累计3小时以上的中低强度有氧活动,能显著提升老年人的肺功能指标,如用力肺活量、最大吸气量等都可提升10%以上,心率变异性也更平稳,这些改变不是短期效应,是系统性调节的结果。

研究表明,跳舞的老人,其心肺耐力接近慢跑者中等水平,也就是说,广场舞正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老年人的内脏功能变得年轻。

很多人以为肌肉衰退是不可逆的,年纪越大,肌肉流失越快,这句话是对的,但没说完——肌肉也可以通过运动再生,只要有足够的刺激,哪怕七八十岁的人,也能重新让肌纤维生长。

广场舞的动作结构刚好对抗了这个退化,它不像静坐那么无力,也不需要跑跳的爆发力,但每一次舞步、旋转、踏步,其实都在反复使用下肢肌群。

长期坚持的老人,大腿和臀部肌肉量增加明显,核心稳定性变强,跌倒概率明显下降。

这里面最关键的不是力量提升,而是柔韧性和反应能力的改善,老年人摔倒是很多慢性病恶化的诱因,但经常跳舞的人,往往能在滑倒时及时调整重心,减少伤害。

再往深里说,是睡眠质量的变化,很多老人晚上一两个小时就醒一次,睡不沉,早醒是常态,长此以往,不仅白天乏力,还会影响记忆力和情绪稳定。

而跳舞这件事,带来的改善并不靠药物,而靠节律,音乐、灯光、人群交互、身体活动,这些都是生物钟调节的重要因子。

研究发现,规律性地参与跳舞等有节律运动的老人,其褪黑素分泌更规律,入睡时间更早、深睡时间更长,甚至在部分轻度失眠者中,坚持跳舞三个月后,焦虑评分下降,白天困倦程度也显著减轻。

失眠和慢性炎症、动脉硬化、血压不稳都有关系,而通过一个简单活动间接改善睡眠,本质上是延缓慢性病的底层方法。

说到免疫系统,年龄大了,免疫力肯定下降,这点没人反对,可多数人以为补维C、吃保健品才是提升免疫的办法,很少人知道,运动本身就是天然免疫调节剂。

每一次身体活动,都会调动巨噬细胞、T细胞的活性,这种过程会增强身体识别异常细胞的能力,长期跳广场舞的老人,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同龄不运动者。

这说明,跳舞不只是提高体质,也在帮助免疫系统保持敏感,免疫系统不是靠增强,而是靠“唤醒”,静态生活会让免疫机制退化,而节律性的运动活动刚好能抵消这个退化过程。

如果跳广场舞对老年人那么有益,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有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病的人,到底该不该参与?

研究指出,心脏病患者参与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有明确益处,但前提是要控制节奏,避免过度疲劳。跳舞的频率和时间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做调整。

建议刚开始参与的老年人,每次活动不要超过30分钟,避免连续不断地跳,要中间有间隔休息。

高血压患者跳舞前后要测量血压,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关节不适者要避免剧烈扭转和下蹲动作,可选择幅度较小的舞种,或者减少活动强度。

如果一个人没有参与广场舞或者其他集体运动的意愿,只想一个人运动,有没有替代广场舞的方式,也能获得类似的身体改善?

答案是可以,但条件明确,要获得心肺、肌肉、睡眠和免疫的同步改善,替代运动必须具备几个特点:中等强度、有节律、至少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并能引起情绪参与。

像快走、太极、慢跑、瑜伽、健身操等都在这范围内,关键在于能否坚持、是否有足够的身体反馈、以及是否能让身体保持动机。

研究也表明,独自运动者的坚持率低于集体运动者30%以上,缺少陪伴感、缺少节奏感、缺少成就感是常见放弃原因。

所以如果选择独立锻炼,必须设计好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和目标计划,否则效果远不如广场舞这种天然带有群体属性的运动方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跳广场舞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余素君.运动频率对社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24-03-10

标签: 广场舞 锻炼 免疫 节律 用力肺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