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中”而动,通达天下。
4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亚关于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发布。声明第二十一条明确提出:“双方将开展全面的航空合作,加强民航专业技术交流,密切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之间的航空物流合作,致力于实现中国与东盟之间无缝衔接的‘空中丝绸之路’共同愿景。”
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卢森堡首相时表示,“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今年年初,国务院批复《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郑州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
不沿边、不靠海的郑州,何以屡屡被委以重任,屡屡登上国际大舞台、进入国家大战略?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九州之“中”,早年曾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如今已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是公路、铁路、航空、电力、通信兼具的综合枢纽城市。
交通区位优势,是郑州最大的优势。以郑州为中心,2小时高铁圈覆盖全国4亿人口和市场,2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90%的人口和市场,6小时高铁圈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
国内唯一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生机勃发,郑州都市圈互通互融提速提质,京东等物流巨头抢滩布局……近年来,从党中央决策到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从郑州交通规划到重点企业布局落子,各级各方面都在努力做好同一篇大文章——巩固、放大郑州的交通区位优势。
越开放,越发展。国家如此,地区如此,城市也是如此。
此前一天的4月16日清晨,郑州机场两条跑道迎来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这天有520架次的客机、75架次的货机飞行,高峰时刻平均每2分钟就有1架货机起降。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布局在多年前开始。
“做大做强中卢货运航线‘空中丝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搭建了中欧互联互通的空中桥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郑卢“空中丝路”建设。
2014年6月,从我国中原腹地郑州飞往欧洲航空枢纽卢森堡的定期洲际货运航线开通,架起了一条横贯中欧的“空中丝绸之路”。
十多年来,郑州“空中丝绸之路”由“串点连线”向“织网成面”转变,通达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不断完善。
2024年6月,郑州“空中丝绸之路”中国—马来西亚航空货运枢纽项目迈出关键一步,河南首个辐射RCEP地区的海外货站落地吉隆坡。
同样是在2024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达82.5万吨,创下自1997年通航以来的最高纪录。
截至今年3月底,郑州机场已开通货运航线57条,通航28个国家62个城市。
如今,河南郑州相继与吉隆坡、墨西哥城、塔什干、利雅得就共建“双枢纽”达成共识,力争到2030年建成覆盖共建“一带一路”主要区域的“双枢纽”节点网络,构建自主可控的国际航空物流供应链。
越发展,越需要进一步开放。
“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持续迈进……近年来,郑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度融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高水平建设和复制推广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模式,加快打造以航空枢纽为牵引的现代化国际性综合交通体系,空中、陆上、数字、海上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并进,郑州市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13年保持中部地区首位,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四条丝路”协同并进,郑州高水平开放持续巩固提升——
以2024年为例,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郑州落地实施,自贸区郑州联动创新区挂牌成立,郑州片区11项创新案例入选全国经典案例;航空、铁路口岸获批国家智慧口岸试点;中国邮政航空枢纽项目落地建设,入选全球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建成;跨境电商交易额1450亿元,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入全国10强;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分别达到14个、34个,“国际郑”的开放度更高、朋友圈更广……
(四)
通商惠工,万物殷阜。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新亚欧大陆桥的战略支点城市,郑州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
牢牢把握“密切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郑州机场航空物流合作”这一最新的国家战略机遇,郑州不仅要“苦练内功”,进一步发挥和开拓交通优势、枢纽优势,更要“目光向外”,进一步扩大国内辐射力、国际影响力,让建设对外开放高地的底气更足、收效更丰。
将重大机遇转化为澎湃动力,将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乘势而上、久久为功,郑州必能不断开拓“买卖全球”新天地,早日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和全国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加快建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节点,为全省、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