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春耕三亩地,稻田旁野炊真香!成都四十九中研学,青春与泥土共舞

春风和煦,草木蔓发;春日载阳,鸟鸣啁啾。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成都四十九中高一年级学子走出课堂,奔赴一场别开生面的春季研学之旅。从团队协作到农耕劳作,从自然探索到烟火美食,同学们在汗水中感悟成长,在古老的农具中对话历史、在锄头挥舞中感受农耕智慧、在烟火中烹制春日滋味、在欢笑中书写青春。让我们循着泥土的印记,细数这场春日研学的点滴精彩。

团队挑战:

凝聚力量 青春飞扬

共筑须臾:团队协作的智慧与激情

团体颠球、群龙取水,接力穿衣这些看似简单轻松的任务,实则暗藏着许多需要仔细琢磨的玄机!

小小的一颗网球在同学们的鼓中跳跃,每一次的弹起都牵动着大家的心。他们在分秒必争的紧张氛围中迅速调整策略,在眼神交汇间传递着无声的默契,从零到八十、九十…一次次突破自己记录的背后,是手腕发颤仍紧盯节奏的执着。

脚踝交锁、腰腹悬空、少年们手肘相扣,将身体完全托付给对方。哪怕有同学失误跌倒,旁边的小伙伴也会立刻伸手扶起,同时还不忘大声地互相鼓劲加油。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用那深深的默契与毫无保留的信任,完美地诠释了“1 + 1>2”的团队真谛。

陆地王国:勇气与互助的考验场

攀网、过独木桥、穿越轮胎阵…这一系列的项目就像是一场对体力和胆量的双重严峻考验。在那摇晃不定的绳索面前,有些同学难免会心生恐惧,脚步也变得犹豫起来。然而,这个时候总会有温暖的手伸出来,那是同学们之间真挚的帮扶。每一个颤抖的步伐,每一次惊险的跨越,都伴随着周围人的加油声。当终于到达胜利的终点时,大家心中充满的都是并肩作战的温暖与感动。

劳动课堂:

躬耕泥土 收获成长

手拉犁:体验农耕的艰辛与乐趣

同学们弯下腰,稳稳地扶着犁,就这样踏入了田间地头,开始亲身体验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生活的辛劳。在深浅不一的脚印里,沟蜿蜒成写给春天的五线谱——有人费尽力气推不动犁车、有人被踉跄的犁头逗笑,而翻卷的黄色泥浪中,已悄然生长出关于“粒粒皆辛苦”的顿悟。这一片土地,就像是他们写给春天最朴实无华却又充满深情的诗行,每一道犁痕都是诗中的一个字符,诉说着他们对劳动的敬畏与热爱。

野炊:灶台点亮欢乐与成长瞬间

青烟袅袅,锅铲与铁锅的碰撞奏响田园交响曲。西红柿炒蛋、回锅肉、紫菜蛋花汤……这些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在灶台前却变成了同学们大展身手的“战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分享烹饪的小窍门。当那一盘盘亲手烹制的美味佳肴端上桌时,同学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一餐亲手做出来的饭菜,虽然没有酒店里的山珍海味那般精致,但是却有着一种独特的味道,是劳动的味道,是成长的味道,胜过世间万千千珍。

自然奇遇:

触摸生灵 对话自然

滑草&捉泥鳅:释放天性的欢乐时光

“冲啊——"彩色滑草车划出青春抛物线,尖叫声与欢笑声随春风荡漾。从紧张攥紧扶手到张开双臂拥抱疾风,少年们用勇气征服陡坡,让飞扬的发丝记录这场春日专属的速度狂欢。

而在水塘里,大家像是回到了童年最纯真的时光,摸爬滚打,嬉笑打闹声不绝于耳。沾满泥水笑脸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那是青春无畏的勋章,是他们在自然怀抱中尽情释放天性的最好证明。

萌物园&农耕博物馆:感受生命与文明的交融

在萌物园里,同学们轻轻地抚摸着小羊那柔软得如同云朵般的绒毛,小羊则用它那温柔的眼神看着大家,仿佛在和同学们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孔雀高傲地扬起头,羽裳惊鸿,尾翎轻旋如慢放的折扇,折射着云霞与少年惊叹的目光,展示它的美貌。

从萌物园出来,走进农耕博物馆,一件件沧桑的犁耙、锄头静静地陈列在那里,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同学们静静地站在它们面前,仿佛能看到先辈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从课本到田间,同学们不仅仅触摸到了生命的温度,更读懂了农耕文明那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夕阳为青青草甸镀上金边,归途大巴载满沉甸甸的收获。沾泥的球鞋记得土地的馈赠,晒红的脸庞刻着成长的印记。这场春日研学不仅让同学们在躬耕实践中领悟劳动之美,更在协作挑战中深植集体意识,是课本文字落进泥土的脆响,更是青春与大地相拥时,那声清澈的回音。愿高一学子带着这份炽热的成长记忆,继续在青春的田野上奋力奔跑!

标签: 成都 青春 中研 春耕三亩地 三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