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中经评论:民政“大舞台”,有才你就来

又一个“首次”!近日,《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这是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首次联合出台的关于民政领域高技能人才文件,聚焦民政技能人才队伍短板,就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

民政技能人才是国家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民政部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力量。目前,广大民政技能人才活跃在养老、殡葬、康复辅具、儿童福利等民政领域生产服务和技术创新第一线,服务社会中那些最需要帮助、最需要关爱的群体。今年清明节当天,全国有6.55万家殡葬服务机构提供现场祭扫服务,共接待祭扫群众3302.61万人次。

但要看到,民政技能人才队伍仍存在总体数量短缺、培养能力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强高级工以上的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以养老服务为例,统计显示,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6%,然而养老护理员数量仍存在较大缺口。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养老护理需求与实际供给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意见》的出台,旨在把握社会和市场需求,助力培养更多更好的民政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引得来”是前提。《意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部署。去年9月6日,我国民政教育第一所本科高校——民政职业大学在北京揭牌成立。未来,各地不妨结合实际情况,明确重点发力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强化紧缺人才培训。“联合设立养老护理员等民政领域紧缺人才培训供需对接平台”等具体要求,就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协调落实。

“用得好”是发挥人才效能的关键。无论是“支持民政高技能人才在岗位上发挥技能、管理班组、带徒传技”,还是“鼓励用人单位优先选拔民政高技能人才参与机构管理”,为人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他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年,不少地方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积累了许多好做法。比如江苏,在殡葬领域,“青蓝工程”计划将精湛技艺与实操经验代代传承;在康复领域,技能大师分享、难点攻坚、技术交流等已成常态。

“留得住”更是一门学问。一方面应继续加大“真金白银”投入。提高人才待遇水平也好,完善人才津贴补贴制度也罢,确保技能水平、劳动贡献与薪酬等级挂钩,就能更好释放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另一方面要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意见》提出,积极推动用人单位在职业建设成熟度高、需求迫切的职业率先实现由“五级工”制向“八级工”制转变。将技能等级与职业发展挂钩,实现“面子与里子”双赢,也能增强职业吸引力。

“首次”总能带来更多期待。《意见》提出了很多实招,逐一落实下去,是个长期系统工程。民政“大舞台”上,以学校教育引入源头活水,以岗位锻炼培育肥沃土壤,以职称评审、能力评价搭建成长阶梯,必将会涌现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劳动者,在民生保障领域实现人生梦想。(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标签: 养老 青蓝工程 中经 护理员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