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颜色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大山飞舞》,于2023年12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颜色,本名班源泽,瑶族,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文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颜色著有《市长秘书马苦龙》《阳光起舞》《大山飞舞》3部长篇小说,另有散文、报告文学若干篇。《市长秘书马苦龙》荣获第四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大山飞舞》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度定点深入生活项目。
纵观颜色的成长历程,可以说颜色的文学创作成果得益于办公室,更是走出办公室辛勤耕耘所结的硕果。
2009年,颜色第一部长篇小说《市长秘书马苦龙》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资料图片
从市长秘书起步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颜色大学毕业,分配到县里当过一段时间中学语文教师,以后几十年都在县、市、省级机关从事文秘工作。整天爬格子敲键盘,文学创作成了他生活中的奢侈。经过艰苦努力,2009年1月,颜色第一部长篇小说《市长秘书马苦龙》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10年后的2019年3月,第二部长篇小说《阳光起舞》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再过4年,第三部长篇小说《大山飞舞》出版。
《市长秘书马苦龙》一炮打响,被多次印刷并获奖,让作者从少年时开始追逐的作家梦变为现实。这部小说主要取材于作者在市长身边担任办公室秘书工作的经历,也可以说,颜色的小说创作是从市长秘书起步的。小说主人公马苦龙生长于大山里的农民家庭,到城里读大学后进入政府机关工作。他一方面有吃苦耐劳、奋发向上、正直善良的本性,另一方面受世俗和官气的影响,有自命清高、急功近利的秉性。面对失意,他苦闷、彷徨,甚至感到无助;面对情感,他也想放飞自己,寻找心灵的慰藉。秘书生涯的功与过、苦与乐、优与劣、爱与愁,交织在他心中。
2009年6月14日,《市长秘书马苦龙》研讨会在南宁举行。作家东西、鬼子、黄佩华等人出席并发言,一致认为小说开拓了广西文学创作题材的新领域,作者对文学的执着精神值得称道。笔者作为曾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员和文艺评论工作者,对这本书兴趣盎然,在会上发声并发表评论《现代秘书学的形象教科书——读班源泽的长篇小说》,对这部还有点稚嫩的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小说活灵活现地描绘了现代办公室的生活场景和各色人物。
笔者写道:小说以新时期机关环境为背景,塑造了以马苦龙为主角的秘书群像,描绘了领导身边秘书们的工作业态和生活原态,展示了秘书的奋斗轨迹、挫折挺进、人生百味以及官场显规则与潜规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现代秘书学形象教科书。一是以马苦龙的秘书生涯为主线,围绕马苦龙的升迁、起伏、成功与失败、奋起与无奈,展开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凸显了马苦龙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二是刻画了一个个各有千秋的秘书群体,不同于反腐小说《大雪无痕》《苍天在上》,官场小说《国画》《残雪》等作品中作为陪衬的秘书人物,《市长秘书马苦龙》集中描绘了不同性格与心态的秘书群像;三是小说除了对艺术形象定位的考量外,还可以看到许多与秘书有关的习惯与戒律,不管是明规定还是潜规则。
这部作品源自颜色长年累月的秘书人生积累,产生于机关办公室,与办公室息息相关。而此后,颜色又开始走出办公室。
2019年,颜色第二部长篇小说《阳光起舞》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资料图片
走进广阔天地的“起舞”
在创作以办公室工作为背景和题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后,颜色开始筹划第二部走出办公室的长篇。
俗话所说“十年磨一剑”。2019年3月,《阳光起舞》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颜色没有沿着办公室文学的轨迹走下去,而是眼睛向下,扎根基层,迎着国家改革开放“三农”剧变的大潮,拥抱宏大的时代主题,讲述贫困地区青年一代奋斗中成长的故事。作者走出办公室,来到家乡熟悉的山山水水中,让思路走进广阔天地起舞。
《阳光起舞》和《市长秘书马苦龙》都取材于改革开放时期的现实生活,从创作方法上来说都属于现实主义小说。但《市长秘书马苦龙》囿于官场内斗、池水风波,而《阳光起舞》以脱贫攻坚的重大国家战略为主题,取材于桂西北大石山区瑶族村寨的广阔社会生活。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带着浓浓的乡愁,对脚下这片土地感情至深。对家乡面临的难题和障碍,作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时常思考贫困地区的出路,寄希望于基层的青年骨干和主力,希望他们能够创造出山区农村的美好未来。小说的主线是大学毕业生阳光怀着建设家乡的情怀,自愿返乡担任村干部,带领村里光彩、光云絮、牛劲等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开展如火如荼的扶贫开发,展现出有理想有文化有能力的新一代,好学上进,砥砺前行,改变家乡穷困面貌的豪情壮志和精神风貌。小说在讲述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反映了当下急剧变化的农村现实生活。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是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一方面是农村的迷离与散落,大石山区的小路更是云遮雾盖。在一群具有优良品质和现代思维的青年推动下,村民们经过一番内心冲突和艰难实践,走上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谐发展的道路;同时小说对少数民族聚居山区的典型环境和具有民族性格的人物描绘,特别是青年形象和妇女形象的塑造,向读者展示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特色,显示出作家不凡的功力。阳光起舞,具有某种象征意义。“阳光”是主人公阳光的姓名,隐喻主人公心中有阳光的气质。“阳光起舞”意味着党的恩情、党的政策的阳光照亮千山万弄,指引边远山区民族同胞迎风起舞、脱贫致富。
与《市长秘书马苦龙》相比,《阳光起舞》不仅立意高远、主题重大,还着重刻画了一批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新人。他们在城市与乡村交集、传统与现代交替、继承与革新交织的典型环境中,解放思想、奋勇搏击、逆风前行,战胜一个个困难,在改变家乡面貌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以阳光、光彩为代表的村干部群体,不是传统的墨守成规的乡下人,而是有信仰有文化有智慧有能力的改革开放孕育出的新一代农民,他们受过革命传统和现代文明教育,经历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给贫困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理念,给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给乡村振兴增强了新的动力。小说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共性是具有共同的使命、责任和担当,而且着重描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心理诉求。对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刻画,更是寄寓了作者别具一格的审美追求。小说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斗争中塑造了大山里翩翩起舞的典型人物形象,讴歌了当代青年群体胸怀理想信念、甘愿肩负重任、敢于冲锋陷阵的精神面貌。
2023年,颜色第三部长篇小说《大山飞舞》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资料图片
一山更比一山高
4年后,作者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大山飞舞》问世。仍然是写大山,写山区不畏艰险创业的年轻人的舞动,却与前部不同,写出了新的高度,正如古诗云:一江春水一江涛,一山更比一山高。
《大山飞舞》聚焦于乡镇一级干部的信仰信念、工作环境、情感生活,描写了大石山区陆龙飞等多位乡镇党委书记,包括他们的读书生涯、日常工作、驻村扶贫等。乡镇,一头连着县城,一头连着农村,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乡镇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建设乃至新型城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阳光起舞》主要写村干部,到《大山飞舞》以乡镇书记为主角,颜色写出了更广阔的社会视野,更沉重的工作担子,更重要的使命担当。《阳光起舞》与《大山飞舞》在题材上同样涉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而《阳光起舞》侧重于人物的磨砺与成长,《大山飞舞》则着重于时代的变迁和人物的重要使命,后者比前者主题更宏大,时代性更强。在表现方法上,《大山飞舞》更为娴熟,更具多样化。主人公陆龙飞的塑造,运用群像叙事和心理描写,既有个体的心态变化因素,又与多个角色相互影响与互动,显示了作者较强的艺术把控力。在叙事结构上,《大山飞舞》布局更合理,结构更严谨,脉络更清晰。在地域和民族文化方面,《大山飞舞》浓墨重彩描绘的南方大石山区和少数民族文化,壮、瑶族民间风俗、乡土气息,传统山歌的现代运用等比《阳光起舞》更深切感人。对于作者创作水平的“步步高”,有论著从四个方面进行过小结:从个体命运到国家战略的主题深化,从单一叙事到群像书写的创作视角,从线性铺陈到系统沉淀的叙事结构,从线性铺陈到系统沉淀的技巧升华。不无道理。这一切,都源于作者走出办公室的生活体验,由衷地感谢家乡的生活馈赠。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弗拉基米尔·列宁1919年写给高尔基的一封信。列宁在信中告诫高尔基,冲破城市没落文人的包围圈,“走出彼得堡”。如果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这是当年列宁希望无产阶级作家摆脱高高在上的氛围束缚,沉下底层,到劳动群众中去熟悉新的生活,树立新的创作观念。1942年毛泽东曾发表著名论断:“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正是在这种理念指引下,作者不仅创作了第一部从办公室写起的长篇,还成功写出了第二、第三部改革开放山乡巨变的中国新乡土小说。
虽然现在AI写作崛起,传统写作方式受到猛烈冲击,但真正的文学创作不易,业余创作长篇小说更是艰难。颜色写长篇小说《大山飞舞》时身体一直患病,他在《后记》中说:“本人却是命途多舛,一年之中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段,先后被无情的病魔接二连三折腾了四次,成为医院的常客。先左脑出血,后患心肌梗死,到脑梗,又是右脑出血,可怕可恨可憎的病魔轮番上阵,企图得寸进尺地折磨我的肉体、瓦解我的心灵、击垮我的意志。住院短则十几二十天,长则一个多月,绝非好玩。面对苦不堪言的多种重病,我则遵从医嘱,放下包袱,泰然自若,坦然处之。”凭借创作的热情、家国的情怀、坚定的意志、旺盛的心力,颜色终于创作出这部令人热血沸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