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近日通报的“招聘舞弊案”堪称教科书级塌方式腐败——替考、泄题、倒卖考题形成完整“作弊产业链”,36名员工被开除,26名管理者降职,连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都被追责。这场舞弊风暴至少踩了三条红线:
一是替考、泄题行为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禁止商业贿赂”条款,若收受考生好处则可能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
二是倒卖公司考题、候选人信息属于侵犯商业秘密,根据最高法司法解释,这类信息资产可直接入刑,最高判七年。
三是涉事管理者若知情不报,可能因“监督过失”承担连带责任,华为内部《员工商业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管理人员需对团队舞弊担责。
对于普通打工人,这起案件对你最大的启示就是,千万别把“内推奖金”玩成“职务犯罪”,帮人代考一次收费几千看似轻松,实则可能构成共同犯罪。
当你帮人替考收费5000元时,你可能以为只是“赚外快”,实则已涉嫌两宗罪:如果替考的是华为内部资格认证考试,可能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若将考题卖给中介,则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最高可判七年 。更危险的是,若与HR勾结形成“作弊产业链”,还可能被认定为共同犯罪。
万一你要是遭遇主管暗示“付费内推”时,千万别急着清空聊天记录。根据最高法规定,微信对话可作为电子证据,但必须满足三要素:完整聊天记录(不能只截取有利段落)、对方身份可验证(需结合实名手机号或企业认证)、原始载体保存(别换手机就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