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乘风破浪的姐姐6》三公彩排现场,吴宣仪在完成高难度舞蹈动作后突然晕倒,被工作人员紧急抱离舞台。这一事件迅速引爆热搜,不仅因粉丝的揪心,更因它撕开了娱乐圈“以健康换舞台”的残酷现状。
工作室回应称晕倒系“体力透支”,但背后是吴宣仪日均14.5小时的训练强度。为呈现完美舞台,她曾连续排练至凌晨三点,甚至因低血糖多次呕吐。这种“拼命三娘”式敬业,实则是行业畸形竞争的缩影——数据监测显示,近五年艺人因过劳送医案例年增21%,而《浪姐6》的舞台设计更要求“每15秒一个爆点”以对抗观众流失。
事件另一焦点是三公排名争议。吴宣仪组《风月》彩排评分第一,正式录制却跌至倒数第二,观众质疑节目组“控分”制造话题。这种“剧本化”操作消耗着艺人努力与观众信任,而吴宣仪晕倒后节目组仍以病床比耶照营销的做法,更被批“将疼痛美学化”。
从高以翔猝死到吴宣仪晕倒,类似事件频发敲响警钟。部分平台已尝试改进,如建立健康预警机制,但根本在于扭转“流量至上”的逻辑。艺人不是舞台AI,粉丝的“心疼”也不该沦为数据狂欢的燃料。
吴宣仪的晕倒是一面镜子,照见娱乐工业对个体生命的压榨。当掌声与泪水皆成流量筹码,我们更需铭记:没有健康这个“1”,再闪耀的舞台光环终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