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艺术学校《奔流》获舞蹈项目全国一等奖、优秀创作奖。(学校供图)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各项目评选结果的公示》,岛城学子在艺术表演类项目中获8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一等奖获奖数量居全省首位,获奖总数再创新高,市教育局获评优秀组织奖。其中,青岛艺术学校在声乐和舞蹈项目中捧回两个全国一等奖。此次闪耀国赛舞台,既是学校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学校深入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课程有机融入专业教学的创新实践,充分彰显了学校“以赛促教、以演促学、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
从“新苗”到国赛“金嗓” 艺校合唱团“声”动全国赛场
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青岛艺术学校合唱团凭借《雨水之舞》《撞歌》两首作品,斩获声乐项目全国一等奖。记者采访了该校声乐教研室主任刘晓京,深入了解获奖背后的故事。
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每三年举办一届,此次比赛竞争异常激烈。青岛艺术学校合唱团一路过关斩将,从市赛、省赛脱颖而出,最终在国赛中摘得桂冠。“比赛要求两首作品需在8分钟内完成,这对合唱团的时间把控和演唱技巧提出了极高要求。”谈及选曲,刘晓京介绍,《雨水之舞》和《撞歌》难度颇高,音准、节奏复杂,段落间情绪与音乐思想变化大,对学生的音域能力、节奏对位、和声配合等方面都是极大考验。而且比赛期间团队面临人员更替难题,上一批参赛学生毕业,新组建的合唱团成员多为新高一和高二上学期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但师生们没有退缩,利用假期进行高强度集训,每天从上午8时到下午6时,学生克服困难,全身心投入排练。
为确保每名学生发音准确,老师有针对性地逐个声部进行细致指导。遇到水平较弱的学生或声部,就单独辅导练习,经过多轮集训和磨合,合唱团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最终,他们在比赛中凭借出色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
“此次获奖不仅是荣誉,更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刘晓京说,合唱团成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集体意识显著增强,“排练时,大家主动承担场地卫生、搬运乐器等工作;面对困难,学生相互督促、鼓励,凝聚力十足。获奖的喜悦也让他们坚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在后续专业课学习中表现更为积极。而对于未入选的学生,这次获奖激发了他们对合唱的热情,不少学生主动要求加入合唱团学习。”
黄河精神铸就青春舞魂
艺校舞蹈队“舞”出国赛双奖
在此次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的舞台上,青岛艺术学校的舞蹈作品《奔流》大放异彩,一举斩获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该校教务处主任冯勇介绍,《奔流》的创作灵感源自黄河钢琴协奏曲,以中学生蓄势待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主题。为了在舞台上完美呈现这一作品,师生们付出了长达一年的努力,从初稿诞生到不断打磨,整个过程历经市赛、省赛的层层考验,最终在全国赛场上脱颖而出。
参与此次舞蹈表演的27名学生均来自高二,学校的4名舞蹈专业老师组成创作团队,精心编排,巧妙地将课程与舞蹈创作相结合,打造出这部现当代舞蹈作品。训练过程困难重重,由于学生此前主要接受古典舞和民间舞训练,对于现当代舞中的新动作极为陌生,需要打破固有动作模式进行新的身体开发。训练中,大量高难度动作导致不少学生身上出现淤青,但学生们没有丝毫退缩。在老师悉心指导、全程陪伴和鼓励下,学生们发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排练,逐渐掌握现当代舞的精髓,动作愈发流畅自然,情感表达也更加细腻到位。
“学校十分注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每个班级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这不仅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此次获奖也激励着更多学生投身舞蹈学习,追求艺术梦想。”冯勇表示,师生们用汗水和努力为《奔流》注入灵魂,在全国赛场上展现了青岛艺术教育的风采。此次《奔流》获奖,不仅是学生个人和舞蹈团队的荣耀,更是学校舞蹈专业实力的有力证明。
获奖总数再创新高
岛城美育浸润行动结硕果
在此次国赛获奖名单中,除青岛艺术学校外,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谷雨梯田》《Song of Hope》获声乐项目全国一等奖,青岛崂山新世纪学校《Mt.Everest珠穆朗玛》获器乐项目全国一等奖,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泥塑奇妙夜》获舞蹈项目全国一等奖、优秀创作奖,青岛市城阳区国城小学《大海,我们来啦!》获舞蹈项目全国一等奖、优秀创作奖,青岛市城阳区实验小学《飞天》获戏剧项目全国一等奖、优秀创作奖,青岛市城阳区国城小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获朗诵项目全国一等奖。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青岛美育教育厚积薄发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市教育局以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为牵引,大力提升美育课程质量,健全全员展演机制,深化美育评价改革,全面提高学校美育工作水平。我市将深入落实美育浸润行动各项工作要求,夯实基础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质资源,进一步提升全市中小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董真 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