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罗湖区大望村,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妈扶帮”主播团:她们都是全职妈妈,在短短半年时间累计开展直播220场次,总观看量近15万人次;她们从只围着灶台转,到走上自己创业的大舞台,从“社恐”到主播,这个华丽转身的过程,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日前,读特新闻记者来到她们的直播间,倾听全职宝妈们的故事。
直播间变身妈妈成长学院
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直播间里,芳小月(化名)正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她一手举着校服样品,一手滑动手机屏幕,向观众展示细节:“这款校服透气又耐磨,孩子们踢球出汗也不怕!”直播间评论区不断跳出“下单了”“支持宝妈”的留言。谁也想不到,半年前,她还是一位连短视频都不会拍的“社恐”全职妈妈。
芳小月所在的“妈扶帮”主播团,由30多位大望村的全职妈妈组成。这里曾是深圳知名的“的士村”,村里近半数家庭靠丈夫开出租车为生。宝妈们跟随丈夫从外地迁居至此,常年围着灶台和孩子转,“社交圈小,与社会脱节”是她们共同的焦虑。“有时候买菜路过村口,看到年轻女孩穿着职业装赶地铁,心里也会羡慕。”一位宝妈向记者回忆称。
被轮椅推进直播间的创业梦
主播团发起人是深圳市罗湖区家委联合会副理事长安天丽,谈起创建“妈扶帮”的契机时,她向记者表示,“妈妈们成天围着锅碗瓢盆打转,但大部分人打心眼里有学习提升和再就业需求,只是苦于没有平台可以实现。”
2024年某天,安天丽突然刷到某主播带货校服,让她猛然坐直身体:“校服不就是家庭教育的刚需品吗?”她脑海中浮现出大望村宝妈们的身影——这些常年围着孩子转的妈妈们,既熟悉校服需求,又有碎片化时间,“如果教会她们直播,岂不是把教育资源和增收机会一次性送到家门口?”
说干就干,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安天丽找到了曾给社区困难家庭捐助校服的爱心企业,安排全职妈妈们进企业了解产品并学习直播技能,带领着妈妈们开始了直播。
2024年11月,安天丽在筹备直播过程中遭遇车祸。“当时我想,要不就算了吧。”然而第二天清晨,几位宝妈竟推着轮椅出现在她家门口。“设备我们调试好了,你坐镇指挥就行!”她们轮流背起安天丽,爬上社区二楼的直播间。此后一个月,直播间里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安天丽坐在轮椅上盯后台数据,新晋主播们一边对着镜头练习话术,一边抽空给她递水喂药。
这份“拼命”的劲头,源自安天丽深耕15年的信任纽带。作为罗湖区家委联合会副理事长,她常年组织家长课堂,与许多宝妈结下深厚情谊。“我在群里问‘想不想试试直播’,很多宝妈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她翻出手机聊天记录向记者展示:从发出第一条招募信息,几分钟内就有妈妈报名。“她们信我,因为知道我不是一时兴起。”
主播妈妈成为家中榜样
从“妈扶帮”主播团建立到现在,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最初妈妈们面对着镜头的不自然,经常出现词语违规导致直播中断,她们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做复盘,大家互相研究话术,安天丽也在不断带领大家从网上学习课程。
而在家中,芳小月的丈夫起初对她的直播事业并不看好,但看到妻子熬夜写话术笔记、儿子因为妈妈的学习精神也深受感染主动学习,他也当起“观众”和助理,躲在直播间角落记下问题:“你刚才介绍尺码时太急了”“手举高一点,镜头里才看得清”。如今,这位曾经的反对者也能为妻子指出一些可以改进的内容。
“妈扶帮”的畅想:走出大望村
从2024年11月起,“妈扶帮”直播间开播,截至目前已开展220场直播,总观看量达15万人。直播间团队规模约30至40人,能上播的主播有19至 20名左右,还有助播、中控 ,此外还有规模超200人的手工社和健身舞团,三个部分加起来规模约300人。直播间主打每周五的家庭教育大讲堂,带货商品涵盖校服、宠物粮、食品、化妆品等。
在社区党委推动下,妈扶帮咨讯(深圳)有限公司今年1月注册成立,3月取得社会组织的营业执照。因此,“妈扶帮”直播间得以与多家品牌商建立起合作关系,货品丰富度持续提升。不光粉丝数量激增,这支特殊的主播团让全国各地的妈妈眼前一亮。
眼下,“妈扶帮”的故事正走出大望村。记者了解到,“妈扶帮”现在每个月都会发招募,南山、福田、罗湖多个社区的妈妈们都组团来“取经”,广西、肇庆怀集等地的妇联也发出合作邀约,邀请“妈扶帮”团队过去传授经验。提到未来规划,安天丽畅想:“希望全国每个社区都有‘妈扶帮’站点,让全职妈妈在家门口就能找回价值。”
大望社区党委书记高桂秀表示,“接下来,社区还将尝试以‘妈扶帮’企业为主体下设更多分支和点位,满足更多全职妈妈们的就业创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