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寻“新”记】三思光电:中国品牌闪耀世界舞台

开栏的话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作为民营经济大市,金华赶超发展的道路上,布满了民营企业奋进的足迹,浸润着民营企业家的智慧和汗水。为了更好宣传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追寻金华民营企业的新亮点、新动能、新气象,弘扬金华民营企业家能拼会赢的精气神,本报策划推出“寻‘新’记”系列报道,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致敬喝彩,为金华高质量发展鼓劲加油。

在光电领域,“三思”品牌响当当。

前不久,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公布2024年度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名单,浦江三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LED道路照明灯具”上榜,涉及专利10件。

浦江三思光电创办于2008年5月,隶属于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主营LED照明与LED显示屏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及相关技术咨询。

目前,三思光电形成LED显示屏、LED照明、系统集成三大业务板块,打造了上海、浦江和嘉善超36万平方米的研发生产基地。

“放眼全世界,扎根长三角,专注创新力,深耕制造业”——这是三思光电的发展定位;“成为国际最具创新活力的LED应用者”——这是全体三思人的奋斗目标。

原始创新:N个“从0到1”的突破

在浦江三思展厅,有一个“公开的秘密”——独立陶瓷散热技术,这儿将原材料、工艺流程等展示得一清二楚。为何不担心同行竞争?“全产业链自主研发,全球独创。”上海三思LED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顾镇奇说,“陶瓷散热效率高、耐耗性好,利用陶瓷技术的路灯、隧道灯,能够适应比较恶劣的应用场景,我们以陶瓷散热技术作为基础平台,广泛应用到各类产品”。

说到这项“独门绝技”,就要提及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必寿。1993年,50岁的他辞去上海船舶运输研究所计算中心兼计算室主任一职,创办上海三思,立足科技创新和品质匠心,致力于LED产品的创新和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从原始创新出发。”

自主创新的过程堪称艰难。此前,全球做LED灯的企业都是用铝基板作为散热体材料,这种材料在散热方面有不足之处。为了寻找更合适的材料,从2000年初开始,陈必寿带领团队不断实验,发现非导电体的陶瓷材料做成散热体,可以解决传统铝基板的散热问题。

然而,陶瓷的问题是难加工、良品率低、价格高,很少有企业做。为此,三思光电自建陶瓷隧道窑、陶瓷生产线,一次次试验产品性能,良品率从50%提高到99%。最终,三思LED陶瓷散热灯具从陶瓷粉末配方、陶瓷高温烧结、COC自封装到光学设计、驱动IC设计、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均由三思自主掌握。这些年来,三思LED陶瓷路灯等各类陶瓷灯具在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沪杭甬高速、京雄智慧高速、全球“一带一路”等国内外大型标志性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科学研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继2018年港珠澳大桥项目后,三思科研团队继续进行技术攻关,经过106次陶瓷结构设计、496次陶瓷配方改进、2117次陶瓷烧制试验、10825次光学模拟、41344次反复测试,用6年时间成功推出新一代超长寿命高光效COC陶瓷路灯,光效突破每瓦210流明,寿命超过10万小时,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2011年至今,三思LED屏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装屏份额持续增加,总装屏数超70块,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相比其他,其最大特点是品质好、质量高、稳定可靠。为此,大屏广告商曾以10天的开屏广告作为对三思光电提前交付的答谢,陈必寿以三思光电代言人的形象登上时代广场大屏,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

无论是实现COC技术的完全自主掌握,还是时代广场大屏展现出的高品质,其背后是三思光电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以及长年累月的核心技术积累。三思光电拥有2500多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超500人,拥有从材料开发到IC微电子、电子电气、电源、光学设计、工业设计、结构设计,再到生产制造、系统集成、应用等全产业链的科研团队,每年研发投入约占总营收的10%,在全球LED照明行业鲜见。

这也正是三思光电实现一个又一个“从0到1”突破的根本原因。数据显示,三思光电获国内外授权专利880余项,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150余项,牵头完成10多项国家级、部省级重点研发课题。

毫无疑问,三思光电在领域内展现出的强大创新能力与企业领头人陈必寿有着莫大关系,他喜欢将自己定位成“技术人员”,虽已年过八旬,却依然每天上班,参与新技术、新产品的探讨、研发。在“2018年世界浙商上海论坛”上,组委会给他授予“2018最具匠心奖”荣誉时的评语是:无问东西的LED研究员。

智慧布局:探索未来无限可能

2023年11月28日,金义中央大道正式通车试运营,进一步推动金义一体化、全域同城化发展。

记者获悉,三思光电为金义中央大道提供3000多套智慧灯杆、多功能综合杆、中高杆LED陶瓷散热路灯、LED隧道灯等系列产品及系统。“通过智慧灯杆及各类感知设备,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流量、车辆速度等信息,实现对道路、护栏、桥梁结构等环境全方位感知,提高金义中央大道安全服务管理水平。”浦江三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徐峰说,这些设备均产自浦江三思。

随着我国推进城市智能化、集约化发展,三思光电于2014年布局智慧路灯,走在行业前列。基于其各方面的领先优势,三思光电受邀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相关重大课题研究,且参与制定国标《智慧城市 智慧多功能杆 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助力全国智慧城市及智慧公路的建设与发展。截至目前,三思光电在全球100多座城市布局智慧路灯建设。

近年来,三思光电还在元宇宙、智慧城市大脑、民用产品等领域全面布局,依托大数据、数字孪生、互联网等核心技术,赋予产品更多智能性与交互性,给企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3月7—9日,2025深圳国际智慧显示及系统集成展(ISLE)盛大开幕。展会上,三思光电自主研发的AI数字人系统受到各方关注。“AI数字人与三思智慧灯杆完美融合,实现信息发布、环境监测、无线网络等‘10+N’项功能的全面覆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引领行业迈向更加智慧、更加美好的未来。”三思光电品牌总监宋定龙说。

探索未来无限可能也体现在一线生产上。浦江三思紧抓数字时代产业机遇,以建设“未来工厂”为导向,投资20亿元新建智能制造基地,占地总面积达365亩,形成年产超过2000万套(台)智能LED灯具和智慧路灯系统等LED科技产品的产能规模。其4.0智慧工厂集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于一体,在智慧照明、智慧灯杆、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拥有超大规模、超高水准的制造能力。

在厚膜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只只机械臂灵活运转,既高效又精准,墙上的电子屏实时更新生产进度,从原材料到成品产出都能实现监管与追溯。这也得益于三思光电强大的科研能力,研发团队深入剖析产品特性与实际生产需求,历时10多年完成5次自动化生产线的迭代升级,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极大降低故障发生率,为高效稳定生产筑牢根基。“通过自动化生产,车间员工由130人降至50人,生产效率提升了50%,产品一致性非常好。”浦江三思生产总监余文星说。

“从成立到现在,三思光电一直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和引擎。未来,我们除了发展自身企业外,还希望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并且在巩固国内市场优势的情况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把中国优势、中国品牌和中国产品带到全球市场,让中国制造和中国之光在世界上闪耀出更大的光芒。”宋定龙表示。

对话掌门人

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必寿:

深耕技术,以科研永葆企业活力

创业30多年来,我深刻感受到科技与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国家支持创新、社会崇尚技术的时代浪潮,从中央到地方,从市场到舆论,都对自主研发充满期待。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深耕技术,用产品说话。

只有扎实的科研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好产品。比如独立陶瓷散热技术的研发及其广泛应用,比如智慧路灯集成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我们从产品的设计、研发到生产封装,全产业链自研自主把控,确保每一环节都能精准实现技术目标。

这份坚持也换来市场的认可,去年公司的植物补光灯等产品在亚马逊平台的销量翻倍,复购率达2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技术领先的背后,离不开一群踏实钻研的人才。我们最看重的是愿意沉下心做事的科研人员,无论是电子、软件、光学还是结构设计等专业,只要肯深耕,企业就会全力支持。正是这批技术骨干,让我们的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

如今,我们不少研发人员扎根浦江,这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甚至比一线城市更受员工喜爱。这种研发氛围也反哺了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研发催生更优质的产品,高销售又带动研发投入,“科工贸”模式让企业持续焕发活力。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在光电领域做到全球第一。这不是空谈,而是作为技术出身的我始终如一的信念:科研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用创新永葆企业生命力。

内容来源:金彩云客户端

编辑:周轩

二审:吴俊斐

三审:贾永亮

标签: 品牌 世界舞台 光电 浦江 三思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