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全国首个、湖北唯一!这所学校藏着2400余年前的天籁之音

1978年,湖北随州出土了沉睡2400余年的战国曾侯乙编钟,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这件礼乐重器,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荆楚文化的象征。

⊙武汉市育才小学校园里的整套编钟

1997年,武汉市育才小学从编钟出土地购置了一套仿制编钟,成为全国首个、湖北省唯一拥有整套编钟的学校。自此,浑厚悠扬的编钟声在校园回荡,古老的文化基因与现代教育碰撞出璀璨火花。

编钟不仅是乐器,更是“五育融合”的载体。学校积极开设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整合型课程,探索出一条“学科互涉、五育融合”的育人新路径。二十多年来,学校相继开发了《走进编钟》《走进楚乐》《编钟乐舞》《编钟古乐器赏析》等近10门校本课程课例。

学校先后成立了学生编钟民乐队和教师编钟民乐队,聘请专家指导,乐团演奏的《茉莉花》《编钟舞乐》和舞蹈团原创作品《编钟博物馆的奇妙夜》获得湖北省黄鹤美育节一等奖。

学生杨沐禾说:“在表演《编钟博物馆奇妙夜》时,我与编钟对话、共舞,仿佛我就是编钟的一部分。”

编钟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创新的起点,当编钟撞上黑科技,传统工艺被小学生玩出赛博感

樊亦辰同学分享:“我用酸奶盒做编钟角,调颜料时试了十几次才成功!古人没有现代工具却能造出这么精美的编钟,他们太了不起了!”

学生聂师城说:“我用编程做了一个编钟敲击游戏,古代智慧和现代科技结合,太酷了!”

学校依托编钟科创与文创馆,实现学科资源的整合,还开发了编钟剪纸、编钟绘画、编钟3D打印模型、编钟陶艺与雕刻等课程......谁说历史不能又潮又酷

双语编钟名片+跨国演出,直接把东方“交响乐”带到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推动文化“走出去”,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法国友人惊叹:“这是东方文明跨越千年的浪漫!”

二十余载耕耘,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编钟课程成为省市艺术教育的标杆。还联手省博物馆合作开发“编钟研学课程”,带学生走进博物馆探秘青铜锈蚀原理,在楚乐中对话古人。

⊙编钟课程

⊙到湖北省博物馆开展研学

潘玲彤同学回忆:“在博物馆听编钟演奏时,我仿佛穿越回古代!回家后,我用碗装水模仿编钟音调,真的奏出了旋律!”

在武汉市育才小学,编钟不仅是课堂上的乐器,更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摸得到的历史、玩得转的创新、看得见的自信,这里的孩子,正用双手书写中华文明的未来。

策划/文案:李灏

通讯员:余茜

美编:李灏 何丹

责编:吴雪菲 凌静

编审:陈浩

标签: 湖北 楚乐 编钟乐舞 编钟 战国曾侯乙编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