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中国癌症发病率与预防现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肺癌的环境与生活习惯危险因素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厨房油烟与肺癌风险关系研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60岁的李阿姨最近有点心烦意乱。退休后,她本想着每天晨起跳跳广场舞,午后跟姐妹们约顿饭,晚饭后再和家人一起看看电视,日子过得挺舒心。
可去年,她突然开始咳嗽,总是断断续续地咳。一开始,她以为是感冒,没当回事儿,吃了几颗止咳药就算了。
后来,咳嗽越来越频繁,嗓子干得厉害,有时候还带点血丝。家里人急坏了,硬是把她拉去医院检查。
结果,医生告诉她,是肺癌。听到这个消息,李阿姨整个人都懵了。她一边想着“怎么会是我呢?”,一边又忍不住问医生:“我平时不抽烟,怎么就得了?”
李阿姨的经历,其实并不稀奇。生活中,像她这样的人不少。很多人觉得,肺癌是“抽烟人的病”,跟自己没关系。但事实却远不止这么简单。
尤其是近些年,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甚至在不抽烟、不喝酒的人群中也频频发生。有些人感冒咳嗽拖了几个月,去检查才发现问题。
有些人只是觉得喘不上气,结果发现肺部已经长了肿块。肺癌真的离我们很远吗?或者说,我们以为自己远离了危险,其实它就在身边?
说到肺癌,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咳嗽。确实,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咳嗽并不是唯一的信号。很多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不适,等发现时,病情已经进展到一定阶段了。
有些人会觉得胸口隐隐作痛,像是压了一块石头。还有的人会觉得总是喘不上来气,走几步路就累得不行。
甚至,有些患者会突然消瘦,体重直线下降。这些变化,往往被误以为是普通的身体疲劳或老年病,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为什么会得肺癌?很多人觉得,抽烟是主因。的确,长期吸烟的人肺癌风险更高,但这并不是全部原因。空气污染也是个大问题。
像李阿姨家住的城市,雾霾天特别多,空气里弥漫着灰蒙蒙的颗粒。她退休前还在一家化工厂工作了二十多年,每天接触一些化学物质。
医生说,这些都有可能让她的肺部长期处于“受伤”的状态。除此之外,还有家里的厨房烟油。李阿姨年轻时总是烧菜炒饭,厨房通风不好,每天吸入大量油烟。
而且,她家里有人曾患过肺病,这种家族史也可能让她的风险比别人高。
听完医生的解释,李阿姨有些后悔。她想起自己年轻时,家里通风条件差,做饭时全靠一个小窗户透气。后来退休后,觉得身体还不错,也没太注意体检。
她问医生:“那要是早知道这些事,能不能预防呢?”医生点了点头,说:“肺癌虽然可怕,但其实有很多办法可以早发现、早预防。”
他建议李阿姨多注意生活习惯:尽量减少油烟接触,做饭时开好抽油烟机;平时多锻炼身体,保持肺部活力;还有最重要的,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能早期发现肺部的微小问题。
李阿姨回家后,开始每天喝梨汤。她听说,梨汤润肺止咳,对肺部健康有好处。她还把家里的厨房大改了一遍,换了一个吸力更强的油烟机。
每周三次,她会去公园快走一小时,晚上则和老伴一起散步。她觉得,虽然已经确诊了,但只要调整生活方式,还是可以让身体慢慢好起来。
一年后,李阿姨再次复诊。她坐在诊室外,心里七上八下。会不会病情恶化了?还是说,情况稳定了?
轮到她时,医生仔细看了她的检查结果,然后露出了一个微笑:“恢复得不错,肿瘤没有继续恶化,身体状态也比去年好很多。”李阿姨松了一口气,觉得这一年多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身边的人听说李阿姨的经历,也开始警觉起来。邻居刘阿姨原来也总是咳嗽不止,听完李阿姨的故事后,赶紧去医院做了个检查,发现肺部有早期病变。
她庆幸自己早发现了问题,及时治疗后恢复得很好。还有社区的张叔叔,平时烟不离手,总觉得“老烟枪抽一辈子也没事”。听了李阿姨的事,他把烟盒一扔,说:“算了,命要紧。”
肺癌虽然可怕,但它并不是不可预防的。平时注意远离烟草和二手烟,减少厨房油烟的吸入,还要尽量避免长期待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养些绿植,净化空气。同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比如橙子、西兰花、胡萝卜等,对增强免疫力也有帮助。
运动同样重要。每天坚持走路、跑步或做深呼吸练习,都能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让肺更“通畅”。
李阿姨的故事告诉我们,健康问题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防出来的。别等到身体发出“警报”时才后悔。
多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及时体检,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才是真正保护自己的办法。肺癌虽然危险,但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它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