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肉身坐班”到“智慧值守”的治理突围
一、无效值班:一场集体沉默的“假面舞会”
“国庆值班七天,巡查记录编造了二十页,实际处理的群众诉求只有两件。”2024年国庆期间,湖南郴州某街道办公务员小刘的吐槽引发基层共鸣
。这种“台账式表演”在多地愈演愈烈:
江西九江防汛指挥部被曝在2023年汛期最关键的72小时内,值班人员填写防汛表格289份、拍摄“工作照”132张,却未开展一次堤坝实地巡查河南郑州某区教育局寒假值班表显示“全员在岗”,实际到岗率不足30%,干部们通过微信群“共享定位”应付查岗山东济南某社区服务中心甚至要求除夕夜值班人员每小时与办公室背景板合影打卡,被群众戏称为“值班室真人秀”这种“人肉摄像头”式的值守,直接导致应急服务空心化。2024年春节,陕西西安某政务热线值班室因全员脱岗,错过老人突发疾病求助电话,最终酿成悲剧的新闻,将无效值班的恶果暴露无遗二、人大代表的“三把手术刀”:直击病灶的改革处方
面对这场“用形式主义对抗形式主义”的荒诞剧,全国人大代表在2025年两会亮出三剂猛药,引发全民叫好:
三、改革先锋:从“人海战术”到“智慧防线”的实践突破
已有地区撕破形式主义面纱,重构值班逻辑:
结语:告别“稻草人值守”,让每一分钟燃烧为民服务的能量
当甘肃陇南某小学取消“凌晨三点巡查操场”的魔幻值班时,当福建厦门某政务大厅将节省的3280小时/年无效值班时间转化为“午间不打烊”服务时,我们看到了制度重构释放的治理红利
这场改革绝非简单的“减人减岗”,而是一场深刻的效能革命:它要求管理者摒弃“人盯人”的管控思维,拥抱“以事为中心”的服务逻辑;它呼唤考核体系从“签到次数”转向“问题解决率”;它最终要让每个值班岗都成为社会治理网络的“活性节点”,而非形式主义账簿上的“沉默数字”。
正如这位代表所言:“值班制度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多少人‘表演坚守’,而在于多少危机被化解于未然,多少百姓因这份守护而心安。”
当智能巡检取代肉身坐班,当专业值守驱逐外行充数,当责任追溯终结虚假留痕,机关事业单位的每一分钟,终将淬炼成服务民生的“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