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高坪区长乐镇举办了“巾帼竹编”比赛,来自全区的100多名妇女“同台共技”,用双手编织样式新颖的竹编工艺品。
当天上午10时30分,随着一声令下,参赛者纷纷秀起指尖绝活。只见竹篾飞舞,刮青、划竹、起篾、剥丝、编织......参赛者们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左穿右插,独特的编织技艺令在场观众赞不绝口。一个小时过去,一个个精致美观的竹编作品便呈现在大家眼前。
本次大赛主要采取以“赛”“销”相结合的方式,现场不仅展现了竹编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还举行了竹编工艺品销售活动。举办此次大赛旨在让竹编工艺走进人们的生活,增进广大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鼓励更多年轻人致力于竹编的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高坪区立足丰富的竹资源,竹编产业已成为农民妇女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去年9月,长乐镇庙子沟村被认定为2024年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培训100多名竹编技术人员,带动当地400多户村民自主从事竹编产业,年产值500多万元。
为顺应市场的需求,从2009年至今,高坪竹编从竹席、晒席、鱼篓、箩筐等生产生活用品已创新发展到装饰品、竹编字画、竹编灯笼、竹编包等几十种产品,平均每天都有100余名工人参与编制,有300到500个成品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高坪竹编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公司+基地+农户+店商”的形式运营。“我们的产品远销江浙沪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实现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双提升。”高坪竹编非遗传承人、南充市工艺美术师万学介绍,今后高坪竹编将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让更多人了解、参与、支持高坪这一非遗项目。
产品热销,也让高坪区不少村民“钱袋子”鼓了起来。“竹编不费力气,而且非常容易上手,每个月还能挣到三千多元工资。”高坪区胜观镇土巴寨村居家灵活就业村民代冬梅对记者说,每个月到基地领取竹编材料,自己在家里就能就能进行编织。“这个工作不仅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时间非常灵活。”代冬梅在说话间,一个灯笼的主体就编好了。
经过三个小时的精彩角逐,设置的各奖项“名花有主”,主办方为获奖选手们颁发了奖状和奖金。
全媒体记者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