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随着两会的召开,农村也迎来两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
养老金上涨,晚年无忧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传来了一个令广大农民朋友欢欣鼓舞的好消息:2025 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上调20元。这已经是国家连续第4年对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进行上调,累计涨幅超过了160%。
也许单看这20元的增长数额,很多人会觉得并不多,但与以往的调整幅度相比,这次的上涨力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回顾过去,在2019到2023年期间,农村养老金的增长较为缓慢,每年大多只按照5元或10元的标准递增 。直到2024年,增长幅度才有所突破,最低标准提高了20元,而2025年继续保持了这一增长态势,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20元仅仅是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各地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会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进行额外调整。
比如说;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去年基础养老金就上涨了90元,今年更是有望达到1550元;江苏苏州在此次调整中上涨20元后,基础养老金达到了705元;甘肃肃南县堪称 “黑马”,一口气上涨了40元,农民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达到328元 。
说实话,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上涨或多或少有一些帮助,虽然说上涨的金额不多,但一年下来也多两百元,对于农村自给自足的老年人来说,也是不错的。
第二个好消息
医保补助提高,参保减负
在此次政府发布的报告上,除了养老金上涨的好消息之外,医保方面也传来了令人欣喜的消息。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也将从670元提高到了70 元,这意味着国家对居民医保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 。与此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也提高到99元 。
当然,人均财政补助的提高,也意味着医保筹资标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2025年度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已经达到了1070元,其中个人缴费标准提高20元,达到每人400元 。而财政补助是每人670元。如果今年的财政补助上涨30元的话,个人缴费标准不上涨,那对于农民来说真的是好事。
当然,医保参保人均财政补助的提高,也的确会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有效减轻了农民的缴费负担。过去,许多农民因为高昂的医疗费用而不敢生病、不敢就医,一些家庭甚至因为一场大病而陷入贫困。
而医保补助提高后,农民也可以通过缴纳个人那部分的费用来享受保障,不至于每年需要缴纳一千多,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农民省钱。
总之,我国在民生领域还会落实新一轮的政策,事关农村的医疗、教育、生育、就业等措施。相信随着两会的结束,新一轮的政策也会部署到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