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53岁女子确诊外阴癌!她的“坏习惯”为所有人敲响警钟!引以为戒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王阿姨今年53岁,家住江苏南通,一个典型的中国大妈,热心肠,整天忙着操持家务,照顾孙子,偶尔还去跳个广场舞。

但最近这半年来,她总觉得下面不太对劲。一开始是痒,后来是痛,最近竟然连走路都觉得难受。

她以为是普通的妇科炎症,拿了点药涂涂抹抹,没想到症状一点没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直到有一天,她在洗澡时摸到外阴上有个硬块,表面还溃烂了,这才慌了神,赶紧去医院检查。

医生看了她的情况,脸色立刻严肃起来,安排她做了一系列检查,最后确诊——外阴癌。

这个诊断像晴天霹雳一样砸在王阿姨头上。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得了癌?

医生问她平时有什么不好的生活习惯,她想了想,才支支吾吾地说出几个关键点。

都说病来如山倒,但许多病都是一点点“积攒”来的,而王阿姨的这些坏习惯,正是她生病的“伏笔”。

坏习惯一:多年不重视私处卫生

王阿姨是个勤俭持家的女人,家里人穿的衣服,她都洗得干干净净,可唯独对自己那点私密处的事不上心。她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早就绝经,没什么可讲究的,连内裤都是随便冲冲就晾起来,更别提定期更换了。

夏天流汗多,冬天怕冷不愿意洗澡,长年累月下来,外阴的皮肤早就不健康了。

外阴的皮肤和脸上的皮肤一样,长期受到刺激、摩擦、不透气、不清洁,都会变得脆弱,甚至出现慢性炎症。而这种长期慢性炎症,是癌变的重要诱因之一。

你以为的“不讲究”,其实是在给癌症铺路。

坏习惯二:瘙痒不当回事,拖成大问题

“就是痒呗,谁没痒过?”王阿姨一开始并不在意,她觉得女人嘛,总有点妇科问题,忍忍就过去了。实在忍不了,就去药店抓点药,抹一抹,能缓解就算了。

但问题是,长期瘙痒如果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普通的药膏都压不住,那就不是小事了。外阴癌的早期表现,很多时候就是瘙痒、皮肤增厚、反复破溃等。

如果一开始就去医院查清楚,早期外阴癌的治愈率很高,但很多人就是拖,拖到病情恶化,甚至有些人确诊时已经是晚期。

“小毛病”最容易拖成“大麻烦”,尤其是妇科问题,千万别等到痛了、烂了、流血了才去看医生。

坏习惯三:长期用刺激性清洁产品

王阿姨有个习惯,喜欢用“妇科洗液”冲洗私处。她觉得这样能“洗干净”,每次洗完都觉得清爽。

但她不知道的是,过度清洁会破坏外阴和阴道的天然屏障,让皮肤变得更脆弱,免疫力更差。

外阴的皮肤本就比较娇嫩,长期受到洗液、香皂、甚至是一些含有酒精的护肤品的刺激,可能导致慢性炎症,皮肤屏障受损,久而久之,癌变的风险也会增加。

医生们一直强调,不要随便用洗液,但很多人就是不信,偏偏觉得“不洗不干净”,结果反而把自己洗出了问题。

坏习惯四:忽略了长期慢性感染

王阿姨年轻的时候,得过HPV感染,但当时她没当回事,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就没去复查。HPV病毒的某些高危型别(比如16型、18型)和外阴癌、宫颈癌的关系非常密切。

许多女性以为HPV只和宫颈癌有关,其实外阴癌、阴道癌、肛门癌等都可能和HPV感染有关。

如果王阿姨当年能定期检查,看看自己的HPV感染有没有清除,或者早发现异常细胞变化,或许就不会拖到癌症这一步。

HPV感染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不管。

外阴癌到底有多可怕?

很多人一听到“癌”,就觉得完了,没救了。但外阴癌如果能早发现,治愈率还是很高的。

但问题是,外阴癌的早期症状太容易被忽略,比如瘙痒、皮肤变厚、溃烂、色素改变等等,很多人都误以为是普通的妇科炎症,等到出现严重的溃烂、出血、疼痛,才去医院,往往已经是中晚期。

晚期的外阴癌,治疗起来很痛苦。

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需要切除部分外阴组织,影响生活质量。有些癌细胞扩散到淋巴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别小看一个“痒”字,它可能是身体给你的最后警告。

怎么才能远离外阴癌?

说了这么多,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如何避免重蹈王阿姨的覆辙?

别把妇科问题当小事。只要是长期存在的不适,比如反复瘙痒、皮肤变厚、溃烂、色素异常,赶紧去医院,不要拖。

别乱用清洁产品。普通的清水已经足够,过度清洁只会破坏你的天然屏障,让皮肤更容易受伤。

定期体检很重要。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千万别觉得自己“没用了”就不检查。很多妇科癌症,都是在绝经后悄悄找上门的。

HPV疫苗能打就去打。虽然主要是预防宫颈癌的,但对外阴癌也有一定预防作用,能减少高危型HPV感染的风险。

王阿姨的故事不是个例,很多女性都有类似的经历,只是有人幸运,有人不幸。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亲人,也有类似的症状或习惯,别犹豫,早点去医院,早点检查,早点安心。

别让“无知”和“拖延”成为你健康的绊脚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外阴癌诊疗指南(2023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2)》.

标签: hpv 坏习惯 外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