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为Deepseek一鸣惊人天下闻的欢欣鼓舞中,最欣慰有加的,我认为,莫过于是从中看到了年轻人的出人头地。
人们看到,以梁文峰为首的Deepseek140人团队,清一色的全是年轻人,很年轻的人。很多人都还是在校生。与此同时,人们又得知,还有其他一些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也都是由年轻人挂帅,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团队打造。如大疆无人机汪滔团队,宇树科技王兴兴团队,游戏科技冯骥团队。之前还听说嫦娥奔月团队的平均年龄也很轻。
更重要或最为令人惊喜的,是其中有些年轻团队创新而成就的神器,甚至还是关乎国运的。年轻人出人头地了;关乎国运之器,由年轻人执以脱颖而出,这正是确确实实的国运所在啊!常言说,有年轻人才有未来。周全的说法,应该是:有年轻人脱颖而出的国之当下,也才有国之未来。
当人们欢呼优秀的年轻人团队之于国运有作为时,更应该思考总结的是,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让优秀年轻人团队出人头地?必须认识到,能够让年轻人大有作为的环境,才是决定国运的基础性或决定性因素。
这个问题,肯定不是我这样一篇短文可以说清楚,说透彻的。但简单的谈谈个人想法,应该还是可以的。
我能想到的,是四个方面的要素。
首要的是理念,及其引导、生发的全社会氛围。
什么理念?
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这八个字今天看来,没人会觉得有石破天惊之义。但过来的人都清楚,如果不是这八个字对认知的根本性扭转,人们还长久地沉溺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社会氛围中,那就根本不可能有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发展,也不可能在今天有这样一些优秀年轻人创新团队涌现出来。
人们都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就是决定国运的。回顾那一段艰难而辉煌的岁月,不知道人们有没有意识到,如果不是搞“两弹一星”的人才得到了保护,还能不能搞出来“两弹一星”,肯定是要打问号的。也就是说,当大环境不具备条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时,好在国家采取有力措施,为当时那些搞“两弹一星”的优秀人才提供了“两个尊重”的小环境。
“两个尊重”理念,对思想观念及其社会氛围,起到了根本扭转性的作用。有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国家理念的理所当然和社会氛围的自然而然,也才有了中国的今天,也将会拥有未来。
当然,光有理念、氛围,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运作上的国家战略来体现落实之,实现成果之。
国家战略,是我能想到的第二个方面的要素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国家战略。
这个战略,显然来自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谈这个大战略的方方面面,不是我能胜任的。我能看到的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有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经由“科教兴国”战略化育出来,他们遍布祖国大地,正在并还将陆续充实到各行各业中大有作为。特别是,优秀的年轻人团队大量涌现出来了。
试问,有这样的战略实施和实现,前途是可以限量的吗?
第三方面我能想到的,是市场体系。
这方面的重要性更不需要我多说。只说一句,如果不是还有市场体系存在,前文提到的涌现于民营企业的优秀年轻人团队、还包括华为这样的优秀民营企业,是不可能出现的。苏联输掉了冷战,好像不少人忽略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不搞市场,社会失去了谋发展的动机和动力。
第四个方面,我能想到的,是要有开放的格局。格局,既是胸怀,更是实务。现在我看到美国及西方这方面在严重倒退。有些政客居然荒唐到中国大蒜也危险也要禁的地步。由这样的政客小肚鸡肠下去,恐怕非美国及西方之福呢。
插图系AI绘“朝气蓬勃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