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千手观音”邰丽华:年近50,退出舞台十余年,如今开辟了新事业

还记得曾经那个火遍大江南北的“千手观音”女孩邰丽华吗?

一支《千手观音》舞蹈,让这个聋哑女孩一举成名,家喻户晓。

2005年春晚后,邰丽华接受了大量媒体的采访,也带火了整个残疾人艺术团。

那两年,她基本上都忙着在世界各地演出,最忙的一年,演出多达180场。

然而,那几年过后,邰丽华却慢慢地退出了舞台,淡出了大众的视线。

如今,时隔19年,邰丽华已经48岁,她又过得怎样了呢?

2005年春晚,一支美轮美奂的舞蹈《千手观音》,感动了无数人。

21位聋哑女孩,站在舞台上,在无声的世界里,用行云流水的动作演绎了慈悲、优雅的观音形象。

29岁的邰丽华,正是这支舞蹈的领舞,是整个团队的灵魂人物。

《千手观音》一夜爆火,邰丽华也随之一举成名。

其实,当时的《千手观音》并非是一个新舞蹈,但很多观众是第一次观看。

早在邰丽华14岁的时候,她就曾在国外表演过这个节目。那时,她一人独舞,舞名叫《敦煌》。

后来,这个舞蹈增加到了3人,之后又增加到了12人。

2004年,去雅典残奥会表演的时候,这支舞蹈最终被改编成了21人,成了《千手观音》。

在雅典残奥会上,《千手观音》惊艳了全世界,让人叹为观止,这是它第一次走红。

从雅典回国不久后,春晚剧组立马联系上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邀请《千手观音》上春晚。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舞蹈是当年唯一一个免检的节目。

为了备战春晚,队长邰丽华将舞蹈再次进行了改编,带着了队员日夜排练。

每天早上7点半,21位姑娘开始跑操,之后上午训练4个小时,下午练5个小时,晚上再练2个小时。

一天11个小时的训练,天天如此,她们从不喊苦喊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千手观音》在春晚一炮而红,夺走了当年“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桂冠。

《千手观音》爆火,领舞邰丽华也随之一炮而红。

诸多媒体蜂拥而至,争相采访邰丽华,还有不少品牌想找她代言,也有很多人联系她想将孩子送给她培养。

邰丽华忙得不可开交,但她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随团飞往世界各地演出。

那两年,一年有100多场演出,最多的时候,一年演出了180场。

02、从小热爱于舞蹈

舞台上的邰丽华光鲜亮丽,看似与正常人无异,但她却是一个聋哑人。

1976年,邰丽华出生于湖北宜昌的一个普通家庭。

2岁之前,邰丽华还是个正常的孩子,但2岁之后,她就陷入了无声的世界。

2岁那年,小邰丽华生了一场病,高烧不退。

医生给她注射了一支链霉素,高烧是退了,但她的听力也从此消失了。

童年时,邰丽华就明白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决心用勤奋和努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上不了普通小学,父母便将她送去了聋哑学校,在那里,她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学校有一门律动课,老师踩鼓,通过地板,让聋哑孩子们感受节奏,邰丽华对此非常痴迷,让她走上了舞蹈之路。

从小学到中学,学习之余,邰丽华都坚持每天练舞,哪怕学习很紧张,她也没有半点松懈。

初中毕业后,邰丽华没有停下学业,而是继续到离家300多公里的一所特殊高中就读。

从家到学校,每周要坐车12个小时,邰丽华一个人去,再一个人回。

邰丽华学习成绩优异,学校给了她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的保送名额,但她放弃了。

邰丽华选择和正常孩子一样参加高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她考上了湖北美术学院。

15岁那年,是邰丽华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从入学到15岁,邰丽华练了近10年的舞蹈,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在残联的帮助下,她进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刚入团的时候,邰丽华的基本功还不扎实,很多动作不到位,为了赶上别人,邰丽华非常勤奋。

每次排练,别人休息了,她还在练,反复琢磨每一个动作。

别人下课了,她依旧在还练习,经常把自己身上弄得到处都是淤青。

正是这股不服输、肯吃苦的劲儿,让邰丽华在日复一复的训练中脱颖而出。

除了《千手观音》之外,邰丽华还有另一支经典的舞蹈《雀之灵》

第一次接触《雀之灵》,是在电视上,看着杨丽萍老师化身孔雀,她为之倾倒。

后来,她像着了魔一般,独自一人苦练这支舞蹈。

因为是聋哑人,她听不见音乐,只能靠感知节奏,凭自己的悟性去跳。

《雀之灵》,8分钟时长,有7000多个节拍,她听不见,只能一点一点地将所有节拍记住,融入于心。

一天24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邰丽华将所有时间都用在了跳舞上。

有一天,邰丽华苦练《雀之灵》的身影被编导张继钢看到,他被邰丽华的执着所感动,出面请来了杨丽萍指导她。

一个听不见音乐的聋哑人,竟然可以把舞跳得如此好,杨丽萍对邰丽华也十分欣赏。

2000年,邰丽华登上了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在世界顶级的艺术殿堂表演《雀之灵》。

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邰丽华出访了16个国家,巡演了22个身份,演出了270多场。

2004年,《千手观音》首次爆红。

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一支《千手观音》舞蹈,短短几分钟震撼了全世界。

之后,《千手观音》又登上了2005年春晚的舞台,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春晚过后,邰丽华接受媒体的采访,透露了她的情感问题。

当时29岁的她,已经结婚了。丈夫是李春,一个毕业于华中科大的高材生。

19岁时,她与丈夫一见钟情,经过了7年的爱情长跑,26岁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夫妻俩感情特别好。

她和丈夫之间,有一套专属两人的手语,交流起来没有障碍。

邰丽华还透露,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属于事业编,每个月有三四千块钱工资,还有保险金,团里衣食住行全部免费。

在大红大紫后,邰丽华没有“明星”架子,出门不戴眼镜,不戴帽子遮遮掩掩,她依旧一门心思沉浸在她的舞蹈世界里。

站在舞台上,身为聋哑人的邰丽华,不需要交流也能出色地完成表演。

然而,在台下,她与人的交流就变得困难了许多。

从2002年开始,邰丽华就和手语老师李琳如影随形,李琳充当着了邰丽华的翻译。

在长期的相处中,两人早已形成了心心相通的默契,这让邰丽华得以跟外界自如地沟通交流。

邰丽华和李琳

2008年,邰丽华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转折,她调转事业方向,从台前走到了幕后。

她接管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既负责舞蹈的创编,也要联系艺术团的演出。

刚开始时,邰丽华并不适用这样的身份转变,压力巨大。

作为一个舞者,她只要跳好舞。

但作为一个艺术团的管理者,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增加了更多与人交流沟通的工作,这对一个聋哑人来说,是个不小的困难。

于是,邰丽华开始一点一点学习拼音,并练习口语,尽管困难,但她仍坚持学习,不断突破自我。

对于艺术团的管理,邰丽华非常用心,她对演员们要求也非常严格。

每一个动作必须到位,不会因为他们身体有缺陷就降低标准。

然而,在闲暇时间,她则是演员们的知心姐姐,会陪着孩子们一起逛街、吃烧烤。

2013年,邰丽华成立了艺术团的附属学校,让这些残疾的孩子接受文化教育。

艺术团的孩子,迟早有一天要走进社会,邰丽华希望赋予他们的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管理残疾人艺术团之外,邰丽华还曾担任过多届政协委员。

从2008年开始,她就为8500多万残疾人代言,提交了几十个提案,努力为广大残疾人争取权益。

2024年,邰丽华出席了行动者联盟2024公益盛典,以“无障碍”为题发表了演讲,呼吁大家用包容精神去推动社会无障碍发展。

曾经,作为一个舞者,邰丽华闪闪发光。

但如今的她,作为残疾人艺术团的团长,她在帮助更多残疾的孩子发光发亮。

邰丽华曾说:“仅有一个邰丽华是不够的,这些残疾的孩子是在延续我的梦。”

对于邰丽华来说,她已经活出了生命的精彩,但她还要帮助更多的残疾的孩子去拥抱生命的价值。

1、《聋人委员邰丽华:连任三届,为8500余万残疾人代言 》 澎湃网

2、《【奋斗的中国人】“千手观音”邰丽华:最好的舞蹈 总与人生相关》央广网

3、《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和老公有属于我们的手语》法制晚报

标签: 邰丽华 千手观音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