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长时间与 NPD 相处会导致抑郁症吗?

在人际关系的复杂舞台上,有一种人格类型被称为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当我们长时间与这类人在一起时,是否会陷入抑郁症的泥沼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当我们长时间与 NPD 相处时,会面临诸多困境。例如,在亲密关系中,NPD 伴侣可能会不断贬低另一方。他们会挑剔对方的外貌、能力、性格等各个方面,让对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你怎么这么笨,这都做不好”“你看别人的对象多优秀,你差远了”,这些尖刻的话语可能会如影随形。在家庭关系里,NPD 家长可能会将自己未实现的期望强加给孩子,并且对孩子的努力和成就永远都不满意,总是说“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你这点成绩算什么”。

使孩子长期处于压抑和自我怀疑之中。在工作场合,NPD 上司可能会独占功劳,将下属的成果据为己有,还会对下属进行不合理的批评和指责,让下属的职业成就感被严重打击。

长时间处于这样被否定、被利用、被忽视情感需求的环境中,我们的心理健康会逐渐受到侵蚀。对于很多人来说,自我价值感会不断下降。

原本可能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在 NPD 的持续打压下,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如对方所说的那般不堪。就像一朵原本娇艳盛开的花朵,在无尽的暴风雨摧残下,渐渐失去生机。这种自我价值的崩塌是走向抑郁的重要一步。

同时,与 NPD 相处还会带来强烈的情感疲惫。因为他们的情绪往往不稳定,可能一会儿对你热情似火,一会儿又对你冷若冰霜。你需要不断地去迎合他们的情绪变化,小心翼翼地避免触怒他们。

比如,当 NPD 伴侣因为一点小事不开心时,你可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哄他们,而他们却很少会反过来关心你的感受。长此以往,这种情感上的单方面消耗会让人感到极度疲惫,仿佛身体和心灵都被掏空了。

再者,由于 NPD 缺乏同理心,我们在与他们相处时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心情低落时,他们可能不会给予安慰和支持,而是冷漠对待或者继续指责。

这就像在黑暗中独自前行,却找不到一丝光亮和温暖。这种情感上的孤独感会不断加重心理的负担,使我们更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状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抑郁症的产生往往与长期的压力、负面情绪积累、自我认知偏差等因素有关。而长时间与 NPD 相处恰恰会带来这些负面因素的叠加。

当自我价值感丧失、情感疲惫不堪、情感需求得不到回应时,我们的大脑神经递质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血清素水平可能会下降,血清素是一种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它的减少会让我们更容易感到抑郁、焦虑、烦躁等。

然而,并不是说所有长时间与 NPD 相处的人都会患上抑郁症。每个人的心理韧性不同。有些人可能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 NPD 的问题所在,并且通过自我调节,如寻求朋友的支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我肯定练习等方式来抵御这种不良影响。他们可能会把与 NPD 的相处当作一种磨练,在困境中不断成长,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但对于那些心理较为脆弱、自我认知不够清晰、缺乏良好社会支持系统的人来说,长时间与 NPD 相处就像是一场灾难。

他们可能会逐渐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对生活失去兴趣,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典型的抑郁症症状。

那么,如果发现自己长时间与 NPD 相处并且已经出现了心理不适的情况,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自己可能正处于一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这是走向改变的第一步。

然后,可以尝试逐渐减少与 NPD 的接触和互动。在家庭关系中,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寻求其他家庭成员或者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改善关系或者调整相处模式。在亲密关系和工作关系中,也可以考虑是否要结束这段关系或者转换工作环境。

同时,要积极地进行自我修复。重建自我价值感,可以通过列出自己的优点和成就清单,每天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

加强自我关怀,当感到情绪低落时,允许自己休息,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电影、运动等。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帮助我们调整认知偏差,改善人际关系模式,缓解抑郁情绪。

长时间与 NPD 相处确实存在导致抑郁症的风险,但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通过增强自我认知、提升心理韧性、积极寻求帮助等方式,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避免陷入抑郁症的困境。

在人际关系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识别那些不健康的关系,勇敢地为自己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让自己的心灵能够在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环境中茁壮成长。

标签: 抑郁症 npd npd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