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无休,每篇都是精选
元芳:曾经擦边是改革开放推进的标志,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因为当时到处是边,比如包产到户,比如傻子瓜子的出现,比如股份制……
吴柳芳被同是体操冠军的同行也是正在风头的网红痛批擦边,本来是如同戴帽子的攻击,在国内,对于女子,这就如同说人不检点,侮辱性很强。
对于曾经代表过国家的前名人来说,更是可以上纲上线了。前两天,大家一直担心她会不会被封了。
昨天半夜,传出解封的消息,瞬间关注量暴涨十万,一晚上增加100万。
我相信,平台和主管部门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一吴柳芳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数量很大,包括拿过大奖的小奖的,安置的和没安置的,比如击剑冠军秦雪,比如游泳冠军刘湘。
二这是两种观念的碰撞,一种认为一早是体操冠军永远是冠军,要永远活在宏大叙事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老百姓很反感。
三估计也都被相关部门关照过了,不会像过去那样擦边。
但是,不管如何,有一个事实会出现,吴柳芳作为一个现象级,会成为头部号,粉丝过千万。这可能是体育冠军最大的红利。真的如她说的改命成功。也会给其他退役运动员多一个选择。
穷人家的孩子学跳水的不少,从两三岁就开始,直到早早退役,和社会和学校是脱节的,即使侥幸拿了奖,退役后,要么成为月薪四五千的普通人,要么嫁入豪门。后者,比比赛还难。
女体操冠军想嫁入豪门,不光需要长相,更需要身材,体操冠军都比较矮小,不符合审美。
从一个俗人的角度看,我更喜欢跳擦边舞的冠军,而不是在比赛场地的冠军,因为,确实欣赏不动。不知道好在哪。
而且,拿再多奖,和普通有什么关系吗?我们得到的奖太多了,小学生的近视率却越来越高,高于世界平均数吧?跑完一千米就累瘫了,现在孩子在学校只能厕所社交,不让下楼。不少项目,比如体操和跳水,拿的奖牌很多,市场化程度却很低,不像排球、篮球、羽毛球。而且,这些体育种子,退役后,什么都不会,哪怕拿了大学的文凭,文化程度也是小学水平。数量太多,安排不完,走上社会之后如何生存。
当普通群众在管晨辰和吴柳芳中间选择吴柳芳时,已经预示着我们应该改了:金牌崇拜的历史应该终结,是时候让体育回归体育,把精力放在大多数孩子身上,而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的孩子身上。
多建一些球场,我们男足才有可能有更多的挑选对象。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为啥我们有这么多人,却选不出男足的原因之一,人口大国却是比人口小国的种子选手还少。
昨晚睡觉时这么多
现在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