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刚结婚时,除了对未来充满憧憬之外,更多的是一种不安,为什么?因为,从走进婚姻殿堂的那一刻起,就代表着他们已经长大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有事可以回家找爸妈。
而是不管未来有着怎样的风雨都需要独自去面对和承担,而且,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所以,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父母的帮扶。
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父母对他们来说,不仅仅只是生活“保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定海神针”。
可有些老人却没有这样的觉悟,他们觉得儿子结婚了,自己就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至于说帮儿子带娃,就有一句话:谁生的谁带!
可他们不知道“没有帮扶之情,哪有儿媳照顾之义”,一个家庭中,儿媳往往才是核心力量。
59岁的刘阿姨非常喜欢跳广场舞,那是她唯一的爱好,在儿媳的产假快要结束,想让她帮忙带娃时,她却拒绝了。
无奈之下,儿媳只能请娘家65岁的舅妈帮忙带娃。
5年后,刘阿姨患重病住院20多天,儿子在外出差,想让儿媳照顾她,儿媳同样拒绝了,说:我没有义务伺候她。
刘阿姨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女人,她一直认为自己辛苦把儿子培养成大学生,那么,儿子就有义务让自己享福。
在她的认知里:成了大学生就等于飞黄腾达,就等于吃香喝辣,她完全不知道上大学仅仅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正是这样的一个认知,让她和儿子儿媳之间的矛盾不断,甚至可以说是一地鸡毛。
刘阿姨的儿子肖峰大学毕业后,和大学的一个同学一起到深圳创业,说是创业,其实也只是从打工做起。
刚开始时,因为生活所逼,为了一日三餐,肖峰曾做过6个月流水线员工,据他说当时真的没有选择的余地,甚至连租房的钱都拿不出来,只能以填饱肚子为主。
6个月后,他才有机会重新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后来,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也算是找到合适的工作。
可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肖峰一直都比较节约,除了买生活用品和理发之外,他基本不会有额外开支,甚至连公交车都很少坐。
他的工资大部分用来还上大学时的贷款了,还有一部分寄回老家,他的身上不会超过一百现金。
用了整整4年,才算把贷款还清,肖峰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可以有机会为未来做考虑。
两三年后,肖峰因表现突出,被领导赏识,破格提升为业务主管,可以说他也算熬出头了。
这时的肖峰已经30岁出头了,大部分同龄人都老婆孩子热炕头了,可他却连个对象都没有。
对此,刘阿姨也非常着急,经常催着儿子结婚,可她不知道的是,她在老家到处炫耀儿子有本事、能挣钱的时候,她的儿子肖峰却经常吃泡面或开水泡饭。
至于找对象,不是肖峰不想,而是还没有条件,因为,在特区生活了将近10年,没有谁比他更清楚想要找对象,首先得有个窝。
而且,他更知道自己没有任何的助力,一切只能靠自己,除了要攒彩礼之外,还要攒买房的首付。
可彩礼容易,而买房子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肖峰终于找到了对象,一个同样来自外省,比他小两岁的姑娘,两人都是奔着结婚而相亲,所以,从头到尾都很简单,女方甚至连彩礼都不要。
不过,她唯一的要求是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她说:哪怕空间小一点也没关系,起码不用担心半夜会被房东赶。
肖峰也觉得既然要成家了,那就要有一个家的样子,东拼西凑下,加上女方也拿了一部分,两人合力买了一套二手房。
房子虽然旧了一点,但对这对新人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一个被称之为“家”的地方。
刘阿姨知道儿子买房后,吵着要跟儿子一起生活,而肖峰则想着如今妻子怀孕了,母亲过来的话,刚好可以帮忙买菜做饭,等孩子出生,母亲还可以帮忙带娃。
可这只是肖峰的一厢情愿,刘阿姨不是为了帮他带娃而来,而是想要跟着他享福,这成了小夫妻之间的一个矛盾中心。
刘阿姨刚到儿子家的时候,儿媳对她非常热情,哪怕挺着肚子,同样给她做了满满一桌子菜,以示对她的欢迎。
还给她准备好了各种生活用品,甚至亲自教她怎么使用热水器和洗衣机,怕她住不习惯,会无聊,还给她买了一台手机。
第二天,儿媳还带她出去逛超市,熟悉周边的环境,希望她能够融时这个大环境。
总之,儿媳能想到的都去做了,反观刘阿姨,把儿媳对自己的好当作是理所当然,不但没有帮忙分担家务,甚至还嫌弃儿媳做饭不好吃。
刘阿姨在儿子家的日常是这样子的:每天等着儿子买早餐回来,儿子儿媳上班后才起床,吃完早餐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到了中午,要以让儿子给自己叫外卖,要么自己随便做一点凑合着吃,晚上就等着儿子和儿媳回来做饭。
吃完饭,她也从来不会主动帮忙收拾,甚至连扫把都不知道放哪的,碗一放,再喝一杯水,然后就下楼去跳广场舞。
而最让儿媳生气的是,每次婆婆用过的洗手间,都是又脏又乱,还有一股异味,不用看都知道婆婆又没冲厕所。
为此,累了一天的肖峰,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然后再准备晚饭,吃完饭后,他还得给母亲洗衣服。
不到10天,肖峰两口子就受不了了,作为儿子,他左右为难,而作为儿媳的妻子却没那么多顾虑。
在刘阿姨跳完广场舞回来后,儿媳忍无可忍地问她什么时候回老家?
刘阿姨可能怎么都没有想到儿媳会赶她走,而儿媳的话无疑是对她最大的不尊重,甚至可以说伤她自尊。
她本来就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听了儿媳的话后就直接说:这是我儿子的家,我为什么要走?
儿媳还没来得及反应,刘阿姨就对着儿子开骂:你这个“白眼狼”,你现在翅膀硬了,就可以不要父母了?我辛辛苦苦送你读书,你就这样回报我的?
儿媳看着丑态百出的婆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直接骂了回去:我们让你来住,不是让你来做“祖宗”的,我们上班累了一天,还要伺候你,这谁受得了?
儿子也说:你想留下来也行,有两个方案:要么我给你在附近租房,要么你要像个做老人的样子,而不是让我们来伺候你,你看看你儿媳,难道你忍心让她挺着肚子来照顾你?
刘阿姨不敢说话了,为了不被儿子送回老家,她答应儿子会做好自己的本分。
经过这一次争吵后,哪怕避免不了小吵小闹,一家人也算相安无事。
唯一不变的是刘阿姨非常喜欢跳广场舞,可以说是风雨无阻,她常说:在家里那么无聊,我不跳舞还能做什么?
哪怕孙子出生,她也要在固定的时间出去跳广场舞,她的做法在旁人看来,完全是一副“可以没有孙子,但是,不能没有广场舞”。
儿媳虽然不满她的做法,但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本着家和万事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再多的负面情绪她都自己消化掉。
可直到儿媳的产假快要休完,到了快要复工的时间,她找婆婆商量,希望婆婆可以帮忙照顾孩子。
可是,婆婆拒绝了,说:我哪有时间帮忙你们照顾孩子?照顾孩子的话,我跳舞怎么办?
遇上这样的婆婆,儿媳也知道,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只能无视她。
后来,儿媳把自己娘家63岁的大舅妈接过来带娃,当着婆婆的面,每月给舅妈开6000的工资。
看到每月有6000的工资,婆婆心动了,她觉得儿媳太败家了,怎么可以便宜外人?
为此,她找到儿子,说让她带娃。
可儿子拒绝了,说:我们生的我们自己想办法,你只要过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孩子两岁后,舅妈就回老家照顾她自己的孙子去了。
儿媳只能把孩子送到托儿所,肖峰和妻子一起早晚接送孩子,因为要照顾孩子和家庭,肖峰放弃了很多机会,甚至连公司派出国深造的机会也被放弃。
5年后,刘阿姨患病住院,儿媳完全不露面,刚开始时只有儿子下班后到医院来陪她,每次她问儿子:儿媳为什么不来看我?
儿子只说:她要带孩子,再说,医院的环境对孩子不好,能避免就避免吧。
儿媳知道后,怒斥着说:我没有孝顺她的义务。
一个星期后,儿子要到外地出差,临走前在医院食堂给她订好了5天的伙食,并交代她有事打电话。
在医院里,刘阿姨看着同一间病房里的病友,不但日夜有人陪,还有人探望,而自己身边却一个人都没有。
有比较就有伤害,刘阿姨越想越伤心,当大家知道前因后果后,都沉默了。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大娘劝刘阿姨,说:“这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想着自己可以靠儿子,可儿子和儿媳是一个整体,你不能只想着自己有儿子就不把儿媳当回事。”
“再说,如果你想儿子孝顺,也得让他心甘情愿,如果他心里不痛快,他哪能让你痛快,你如今就是最好的例子,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老大娘还说“家庭不和,又怎么会有发展?子女又怎么会过得好?他们过不好,老人拿什么过好日子?所以,我们不能光想着自己,也要为他们做考虑,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我们能帮的就帮一把,日子不就好过了吗?”
听了老大娘的话,刘阿姨不说话了。
其实,生活有很多这样的“婆婆”,喜欢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去看待儿媳,甚至还觉得儿媳要不是嫁给自己的儿子,哪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完全看不见儿媳的付出,甚至是直接否定儿媳的付出。
而自己年纪轻轻不但没想过要去帮儿子一把,却还想着让连生活都没有保障的儿子去伺候,明明是还年轻力壮,却想着过养老的生活。
正是这样的心态,让那些自以为是的“婆婆”们看不清现实,更看不清自己的位置,做了很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
而一个家庭最好的关系就如同老大娘所说:儿媳好了,儿子才能好,儿子好,自己才能好!
希望我们都能够善待家人,善待身边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