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想说一说空间信息和叙事时间的问题。《开播!短剧季》是舞台形式的表演,这就决定了它空间信息的受限,叙事时间也很难在一个场景内省略、跳跃,或者是闪回等等。
而这两方面,正是精品微短剧所谓“精品化”的重要体现。比如,十一期间引起广泛热议的红色题材微短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
它呈现的空间,相比一般微短剧,信息密度就要大很多。红军翻过的雪山、扎营的草地,庆祝胜利的村寨,大爷爷穿越后来到的北京城,都有一种实在感。无数的小零碎件铺排出密度,也铺排出人物日常性格。
观众可以通过看这些高密度的细节,间接判断角色是什么人,什么性格。
这一般是长剧的手法,微短剧在可控成本下运用,效果事半功倍。
另外一个,就是时间结构的问题。其实,如果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时间跨度、时间速度和情节的疏密程度,对观众感觉上的快、慢,都有影响。而微短剧在叙事时间结构上是极度自由的。
就算是在长征题材中,都可以反复穿越。《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一共五集,就有五次穿越。
每一次穿越回去后,女主角经历的都是长征的不同阶段。女主为什么会穿越?穿越后为什么红军都对一身“未来感”的她毫无防备?为什么她会穿越到这些特定时间点?微短剧通通不用解释。
不用缝缝补补,用时间杂耍就能连缀起高光时刻,这也是微短剧提高信息量的一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