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舞蹈芭蕾

提升课堂讲解质量五策略

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的知识传递与学生成长的舞台上,讲解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提升。以下将为大家详细阐述提升课堂讲解质量的五大有效策略。

策略一:以讲引导思考感悟,促进知识生成与能力素养提升

讲课绝非简单地将知识从书本搬运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是要成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所感悟的桥梁,进而促进知识在他们心中生成,并转化为实际的能力与素养。

例如,在教授物理课程中“摩擦力”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不应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公式等内容。

可以先拿出一个木块放在不同材质的平面上,如玻璃、木板、砂纸,让学生亲自感受推动木块时的难易程度,然后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在不同平面上推动木块的感觉不一样呢?这种感觉和我们要学习的摩擦力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和引导性提问,学生们开始主动思考,从自身的感受中去领悟摩擦力的概念,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抽象的知识。

在后续的学习中,他们就能更好地运用对摩擦力的理解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分析汽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的刹车情况等,从而实现知识生成以及能力素养的提升。

策略二:因学而讲,适时留白独思感悟,促进思维交流且教法灵活有度

教学过程中,讲解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来展开,并且要懂得适时留白,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感悟的空间,以此促进师生间的思维交流,同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到张弛有度。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讲解几何证明题时,教师先展示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然后根据学生们的眼神、表情等反馈,大致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

接着,教师可以先从题目已知条件入手,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的方向。但讲到关键步骤时,不妨停下来,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自己去思考、尝试推导。

这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眉头紧锁,努力在脑海中构建解题思路;有的学生可能会在纸上写写画画,进行各种尝试。

待学生们有了一定的思考成果后,再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路和遇到的困难,教师针对这些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指导。

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满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需求,又通过适时留白让他们有了独立思考感悟的机会,而且在师生的思维交流中,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使讲解更加有效。

策略三:生动有趣讲解,尊重学生讲问融合,运用语调体态增强效果

要想让讲解达到高质量,就必须做到生动有趣,尊重学生的表达,将讲解与学生的提问融合起来,同时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丰富的体态语言来增强讲解的效果。

以语文课堂上讲解古诗词为例,教师在讲解李白的《将进酒》时,可以先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遍全诗,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调,将诗中的豪情壮志展现出来,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在讲解诗句含义时,不要一味地单方面灌输,而是要鼓励学生提问。比如当讲解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诗时,有学生可能会问:“李白为什么会这么自信呢?”这时教师可以结合李白的生平经历、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知识,生动形象地给学生讲述李白的才华以及他怀才不遇却又豁达乐观的心境,让学生理解这句诗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如讲到“黄河之水天上来”时,张开双臂,模拟黄河水奔腾而下的气势,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句的磅礴意境。这样通过讲问融合、语调体态的运用,让古诗词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策略四:适度讲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避免过度讲解堕化思维,适时点拨促进思辨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讲解的度,不要急于对学生的答案对错进行评判,而是要鼓励学生们争问抢答,畅所欲言,因为过度的讲解往往会堕化学生的思维,适时的点拨才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英语课堂的口语讨论环节,教师给出一个话题,比如“Describe your favorite festival”(描述你最喜欢的节日),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

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可能会出现一些表达不准确或者思路不太清晰的情况,但教师不要立刻打断并纠正,而是要让他们继续说下去,鼓励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当学生们讨论得差不多了,教师再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词汇运用不当、语法错误等进行适度的讲解和点拨。

比如有学生说“I like Spring Festival, because I can get many money.”(我喜欢春节,因为我能得到很多钱),这里“many money”是错误的用法,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指出正确的用法应该是“much money”,并顺便讲解一下“many”和“much”在用法上的区别。

这样通过适度讲解和适时点拨,既让学生们有了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又避免了过度讲解导致学生思维的堕化,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策略五:以讲启思,宜讲宜问引而不发,因学而讲启发探究,促进知识建构

讲解应当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为目的,做到该讲的时候讲,该问的时候问,引而不发,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探究,促进知识在他们头脑中的建构。

以生物课堂上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教师可以先拿出一盆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问学生们:“你们看这盆植物在阳光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引发学生的初步思考。

然后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光合作用的概念,但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完,而是留下一些关键问题,比如“植物是如何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氧气的呢?”“光合作用对植物自身以及我们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等探究活动。

在学生们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一些讲解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一些难点知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以讲启思,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思考,逐步建构起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体系,提高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总之,提升课堂讲解质量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通过运用这五大策略,能够让课堂讲解更加精彩有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标签: 策略 课堂 光合作用